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岁末年关,但年味却感觉没以前浓了。这让我脑海里渐渐回忆起儿时的年味。我是一个八零后,在南方一个小村子长大。感觉自己小时候在乡下过年,真的非常有意思,现在回忆起来意犹未尽。
那个年代的我们家里算不上富裕,但小日子还算过得去。但作为小孩的我们真的非常盼望过年。因为过年意味着可以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可以放烟花爆竹、可以到亲戚家拜年等等。过年也是家里亲戚聚的最全、亲情最集中体现的时刻。
儿时的年味有从外往家赶的记忆。那个时候快到年边,年二十左右开始,我们村里在沿海广州、深圳、上海打工的大叔大婶、大哥大姐,都提着大包小包往家里赶,一年忙到头,就盼过年这些天回来和家里老人、小孩,好好团聚。父母看到子女归来热泪盈眶;小孩看到父母回来欢天喜地。大叔大婶们给父母从外面带回来保健养生品。给小孩们带回来新衣服、好玩具。大哥大姐们从发达城市回来,穿着新潮的衣服、跟依旧在村里生活的村民讲大城市的新鲜事物。感觉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
儿时的年味有杀年猪的习俗。家家都基本养了猪。到年边,可把杀猪师傅忙坏了。要给村民们排好档期杀猪,因为会杀猪的师傅村里就这么两三个人。到年边,村里家家把自家猪养的满身肥膘,等到过年时,杀个开门红,图个好彩头,祝愿家里来年兴旺发达。将杀好的猪肉,分割好,放到大的菜篮子里,贴上红纸,等到过年及家里宴请亲戚时使用。猪肉多的,会分一些在城里的亲戚,顺便带上点家里的农产品,联络一下亲戚的感情。
儿时的年味有大扫除的习俗。我们家也不例外,我母亲也是农村典型的勤劳农妇。母亲老早就会组织我和姐姐们一起开始房屋大扫除。将长竹竿上扎好扫把,将屋顶的灰尘和蜘蛛网扫掉、将家里的门窗里里外外擦了一遍又一遍。将家里的锅碗瓢盆都重新擦拭,表面去除的是灰尘,心里去除的是过去,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虽然忙的累,但我们姊妹忙的不亦乐乎。
儿时的年味有热热闹闹的记忆。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姊妹老早就起床,父母起的更早。开始为今晚过年的事准备。早上母亲把早已扫过的卫生里里外外再搞一遍。然后给我们做早餐,吃完早餐,就各自忙开了。父亲会开着自己的摩托车,早早去城里的菜市场购买年夜饭的食材。我们这边村里过年,中午要吃过年羹。食材是用红薯粉熬羹,里面会放红薯、豆腐、鸡血、腐竹等等。母亲会为中午的过年羹,开始准备食材忙开了。我们这些小孩就开始互相邻居串门玩,拿着父母早给的零花钱,到旁边的杂货店买烟花鞭炮放,村里到处可以听到小孩放鞭炮的声音,热闹极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中午我们一家吃了母亲做的过年羹,美味至极。一口口滚烫的羹,烫在嘴里,暖在心里。到了下午,年味就渐渐更弄了,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父亲拿着楼梯,我们在旁边帮忙,将房屋贴好春联、将门神贴到门上、将年画贴在客厅墙上、将灶王爷贴到厨房、将五谷丰登的红字贴到粮仓、将大丰收的红字贴到猪圈。母亲下午为了晚上的年夜饭更是忙个不停。
晚上五、六点左右,村里面家家户户放鞭炮声络绎不绝的响起,放完鞭炮开始吃年夜饭。母亲早早把一桌子美味佳肴准备好了放在桌上。然后重头戏来了,只见母亲将装米饭的木桶端上餐桌,方在中间,然后将早已准备的红竹筷子插到了米饭中间。然后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姊妹三人,一家人坐齐了。母亲一声令下,我们三姊妹开始抢拔米饭中的红筷子,大家高兴的合不拢嘴。年夜饭拔竹筷,寓意着小孩子快快长个子,节节高。拔完筷子开始吃年夜饭、大家互相敬酒,说祝福语。伴随着外面的鞭炮声大家开开心心的过年。
正月初一,父亲点燃了新年第一挂爆竹,伴随着爆竹声,我们早早起床。拆开昨天晚上爷爷、奶奶、父母趁我们睡着的情况下,偷偷塞在我们枕头底下的压岁钱,高兴的跳起来。家庭的DVD音响放着过新年歌曲,小孩早早穿好新衣服,吃完早餐,到处找隔壁邻居小伙伴玩,互相通报得了多少压岁钱。上午妯娌亲戚开始互相串门拜年,问候发压岁钱。整个年味越来越浓。过完正月初一,大家开始互相串门拜年,带着礼品走亲访友,亲诉各自一年的劳动成果。
儿时的年味,真的让人回味无穷。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正直改革开发的初期,人民生活由贫穷转向渐好。人民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所获得的一点成绩,都充满了获得感、幸福感。儿时的年味是童年的美好回忆,亦是人生的美好经历。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