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初中生的生活经历简单,学生写出的作文题材单一,平淡无味,或者盲目追求虚假的情节,找不到生活的影子。初三的学生也多少明白看似平淡无味的生活其实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写作文就该去挖掘。那么我就想有没有比较简单的办法比如通过一个句子将平凡生活中的美和善升华一下,增加平凡世界的内涵和深度。据此,我开始了尝试。
语文课上,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份简单的叙述性文字,如下:乘车去泰州。一站停车,上来一位大娘,我还在犹豫,呼啦,三四个年轻人起来让座,我当时脸都红了,心想一会儿一定让个座。又到一站,车还没停呢,我就紧紧地盯着车门,发现站台上有一位带小孩的妇女。到站停车,这母子俩刚上车,我就站起来,很高兴地说:“您坐这儿。”车继续前行。
我告诉学生其实多数的叙述不是单纯的叙述,而是为了表情。比如我加一个句子:“我不仅要与泰州人一同上路,而且要与文明一路同行”。同学们思考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有学生直接说:这个句子深刻呗。那这样的句子是怎么造出来的呢?它的诀窍在哪里呢?我进一步追问。
班上的“赛诸葛”说,这句话之前的句子是“车继续前行”,老师联想到心灵层面的文明也像这个车子一样有了提高,就用了两个相近的词“一同上路”“一路同行”把这二者联系起来了。
不愧是语感强和观察敏锐的家伙。我告诉大家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抓住文字中具体可感的行为、事物,把这种具体可感的行为、事物通过相近、相反的联系升华成为心灵、情感或思想就可以。
比如“我让出了座位,但同时收获了幸福”。这个句子抓住了“让出”这个具体可感的动作,然后通过相反的词语“收获”进行联想,进而完成了情感的升华。
接下来我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图片。比如照片中一个孩子帮着别人推三轮车。我让学生三分钟讨论一下如何给这件小事点点睛。之后再全班交流。
这次,小胖把手举得高高的。“推动负重的车子,便是推动了生活中的文明。”说话得意地看着我。嘿嘿,依葫芦画瓢谁不会?
还有吗?答案陆陆续续地脱口而出。“我推动的不仅是车子,还推动了人间真情”,“轻轻一推,推近我与你之间的距离”.......
是不是只能用“推”这个具体可感的行为,有没有抓住具体可感的事物的?
语文课代表月月公主站起来,我抓住的词语是“台阶”,“负重的车子上了一个台阶,那颗跳动的心也上了一个台阶”。
乖乖,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