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 十一月的东北早已是北风呼啸,我穿着厚厚的棉服站在阳台上,想象着自己于阳光下淡然喝茶的模样。当然,我并没有忘记吃药,也并没有被万能的哆啦A梦附体,只是,总有那么些时刻,我会期待一次传奇的旅程,渴望一份属于乱世的安稳,幻想一场于沧桑中生存的爱情,企盼一位于无言中懂我的俞伯牙。或者,像现在一样,有点神经质地希望自己能够坐在楼前的小桥上,捧一壶清茶,微笑着看水池里那些已经枯萎的花。虽然,总会有些人不合适宜地告诉我,幻想这东西,就是用来破灭的。
但,无妨,我并没有打算告诉他们,我不过是在寻找一个人的影子,而这个人,叫做林徽因。
我不知道于其他人而言林徽因是怎样的,但与我而言,她就是我梦中一朵不会凋谢的白莲,淡然地绽放在某个角落,偶尔,我甚至会嗅到那一缕清香,从遥远的四月传来,像是一曲不灭的歌。她没有张爱玲的凛冽,没有三毛的决绝,只是那样无论山河变迁都永远心明如镜的纯良子女。虽然,生在江南,身上沾着似乎只有江南女子才有的才情和灵秀,但幼时移居北京的经历似乎注定了她要在柔弱的外表下留藏一颗坚忍而执着的心。当然,谁也不能否认,在乱世中成长着的人们,总要呈现那么一些与其他时代的人们所不同的沉着和冷静,只是林徽因,她有机会在这得天独厚的背景下用一种最传奇的方式,让我们于那个乱世的苍茫一点中记住她。她是永远无法被打败的女子,她是被许多人用心来爱着的女子,她是,林徽因。
爱是一团燃烧到极致的火
16岁,林徽因与徐志摩相遇在最美好的年华里。他们的爱,如火一般炙热,被夜晚的康桥见证着。好似,那个时候的伦敦烟雨总适合为人们营造一种浪漫而又感伤的氛围,当然,在那段时光里,他们并没有感伤,无论是山水共赴的心照不宣,还是畅游文字世界的心的相聚,无论是茶凉人走却相互依偎的温暖,还是散场亦不分离的厮守,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哪一种理由,总之,16岁的林徽因,爱上了,24岁的徐志摩。
然而,这世间到底有着太多的无奈和不尽人意。我可以在最美好的年华遇见你,可是,你是否会在落英缤纷的季节里为我谱一曲歌,是否会在大雨滂沱的日子里为我撑一把伞,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会如我一般独自行走在这样孤独的人世间,只为寻求这样一个你?
于林徽因而言,答案当然是残忍的。林徽因与徐志摩相恋之时,徐志摩早已与张幼仪成婚。虽然彼时的徐志摩坚持要与张幼仪离婚,但无论是道德的煎熬还是情感上的撕扯,都无法让林徽因说服自己,所以,她最终选择了仓皇逃走。尽管如此,那一场康桥之恋,似乎已随着时光被永远地定格在了那一刻。
虽然世人对于林徽因的不辞而别不置可否,但却似乎总有人坚定地相信着林徽因对徐志摩矢志不渝的爱。可在我看来,林徽因可能爱过徐志摩,但她用心去爱了一生的人,绝非徐志摩。我以为,徐志摩的爱,如一团火,燃烧到极致,甚至不给双方任何喘息的机会。他是一个诗人,他在追求爱情的时候似乎可以舍弃其他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切,包括道德,包括责任。当然,他或许以为林徽因和他一样,可以用生命去点燃爱情的火焰。然而,他似乎是错了,林徽因并不是一团能把一切都焚烧的火焰,甚至,相反的,在很多时候,她是一块无情的冰,她可以若无其事地将许多疼痛舍弃或封存,甚至包括她自己,所以,这样害怕被徐志摩融化的林徽因,逃了。
当然,失去林徽因的徐志摩无疑是痛苦的。彼时的林徽因,拥有的,是十六岁的花季,是与那个时代相匹配的先进思想,是张扬独立与自主的人格,是少有出其右者的才情。这样的林徽因,是让一直拥有着浪漫情怀却一直在现实与梦想的落差中生存的徐志摩为之疯狂的。所以,这场出逃对徐志摩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作为清醒的看客,我们自是可以对一场倾城之恋唏嘘不已。只是,这世间种种,有多少爱是说的清道的明的?
于徐志摩而言,林徽因或许是她‘唯一的灵魂伴侣’,只是,于林徽因而言,一曲没有结果的冰与火之歌,是否值得她倾尽所有?流年似水,一切如云烟散去,或许最后我们只能感叹一句,有一种爱,并不需要结局,有一种缘分,只需要擦肩走过。
爱是一场终其一生的修行
林徽因与梁思成初遇的那一年只有十四岁。似乎从他们留给后人中的传奇故事来看,这一场相遇,并不似林徽因与徐志摩那样刻骨铭心,引得世人津津乐道。似乎,她与梁思成的故事,总要在以后,才能让我们体会到那一份属于平凡的真挚。
总有太多人认为梁思成配不上林徽因,认为一个古板的建筑学家怎比得上满腹诗文的徐志摩或是终生不娶的金岳霖?因而还要拿出种种的证据来告诉世人,这样配不上林徽因的男人,林徽因并不曾爱过他。
于是,我总是在看过类似的故事之后哑然失笑。林徽因确实是与同时代的其他女子不同。她有白莲的淡雅,有玫瑰的娇艳,但她却绝不是个只活在诗情画意中的女子,她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想要坚持的事业,而这一切,既然与建筑有关,又怎能不促使她与梁思成结缘?所以,父母之命的婚姻不过只是一场山盟海誓的另一种诠释罢了。
梁思成在成婚之前曾经问过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却告诉他,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犹记得第一次读到这句话之时,我心里有着满满的感动在荡漾。梁思成有着这样的疑问,想必我们都可以理解,毕竟林徽因太过优秀。但我却不曾想过林徽因能有这样的回答。这样的话实在是让我爱极。单单是一句用一生去回答,便足以证明她的心之所向了吧。如若不爱,普通人都不会许下一世的诺言,更何况,如他一般的传奇女子。
如此,我便在想,或许,与她而言,更愿意的是在一切洗尽铅华后去寻找一份属于现世的安稳吧。这份安稳里,有事业,有梦想,当然也有,那个能为她遮风挡雨的他。这个他也许并不完美,甚至并不为世人所接受,但他却能在这并不漫长的时光里,与她风雨兼程,完成这一世的修行。
说起一世,总会有人用批斗的口吻数落梁思成的再婚。金岳霖能为林徽因终生不娶,她梁思成凭什么在林徽因离世后便急着再婚?其实,我并不想为梁思成辩解什么。只是却也难免为他委屈。当年,林徽因对他说,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之时,梁思成的回答是,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爱的定义有多少种我实在是不得而知,但我确信的是,梁思成用他自己的方式,毫无保留地诠释着他对林徽因的爱。对于一个自己深爱的人说出你是自由的谈何容易,更何况还附带一句真诚的祝福。
所以,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在梁思成再婚之时会受到如此多的质疑。林徽因的一生爱过很多人,虽然每份感情的重量只有她自己明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路,他确实看过了太多风景。既是如此,为什么梁思成就不能在林徽因逝世后正视自己的内心?毕竟,没有任何人要求,我们的心不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人间的四月是林徽因翩跹的身影,而这身影,不知时常回荡在谁的梦中?只是,在这个时候,我愿意引用白落梅的那一句“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