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每个月末季末和年末,微信群里都会疯狂的掀起一轮加班热,从七八点到九十点再到深夜的比比皆是,工资涨幅远远比不上加班频率,明明是一些重复了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的工作,却总是做不完,原因自然是多种多样,拖延癌,总被打扰,超负荷,跨部门沟通,还有最不起眼但是却最浪费时间的等待,等老板签字,等同事开会,等客户反馈等等。
曾经在书上看过这样的一句话,工作中绝大多数的失败,真的不是勤奋问题,加班熬时间看似辛苦,其实却是最低端的做法,想要提高工作业绩,不仅仅需要卖苦力,动用知识的力量提高效能,才是最关键的环节。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是日本作家赤羽雄二写的《零秒工作》,赤羽雄二曾就职于麦肯锡咨询公司14年,之后离职他人共同创建了Breakthrough Partners股份有限公司,这本书中的工作经验,并不仅仅是从一个工作者的角度提出的建议,也包括了从管理人员视角发现的一些问题。
这本书中核心的工作模式,叫做PDCA: Plan(计划),Do(行动),Check(检查),Act(纠正)。
在“速度办公”这一概念风靡全球,人人追求时间管理的时代,赤羽雄二却依然把全书的重点放到了P(plan),也就是思考这一关键环节上。这是因为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的陷入一个思维误区,认为效率即等同于效能,但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经过思考的高效,只是单纯的速度快,但快速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返工。
举个例子,老板给了你三个小时做市场分析报告,你用一个小时做完了历史数据对比之后,自以为高效又敏捷的提交给老板,却没有考虑到老板要这份报告的目的是为了跟同类产品横向对比,制作下一个季度的营销计划,随着一遍遍的返工和否定,浪费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搭进去你的精力和自信心。
这就是为何思考永远应该被放在行动之前的原因,赤羽雄二在《零秒工作》中为我们提供了A4笔记法的思考辅助工具。
脑补一下以下场景,你早上到了办公室之后,发现自己今天上午要做的工作如下:
给客户发送第一季度的盈利报表,出货清单要拿给老板签字,邻桌的同事小李休病假拜托你帮她浇花,跟项目部同事确认下周团建的时间,将新项目PPT草案提交给老板过目,然后跟同事进行新项目启动沟通,跟客户开会讨论项目进程,并确认下次面谈的时间地点。
看上去是不是非常琐碎而杂乱无章?
让我们按照书中的A4笔记法,将要做的事用A4纸写下来看看,A4笔记法的要义就是强制让大脑进入框架和归类思维,常年从事咨询行业的人,之所以反应速度比较快,思维也显得缜密,正是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不需要借助框架就可以进行系统思考的境界,而对于普通的上班族来讲,A4笔记法无疑是一项易行又简单的思考工具。
进行完初步归类之后,我们还可以将这些任务进行进一步归类,如下图(程度标记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理清了重要和紧急的区分之后,我们便可以采取3D原则进行工作的细分,Do(重要且紧急的,重要且不紧急的,立刻去做),Delete(不重要且不紧急的,先不去做),Delegate(紧急却不重要的,交给他人去做)。
第三步,对于那些我们需要立刻去做的事,A4笔记法依然可以帮助我们将行动细分,如下图:
我很喜欢的李笑来老师写过这样的一句话:所有的执行力差和拖延癌,归根到底就是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如何做。通过A4笔记法,要做的事情可以变得一目了然,摆在面前的工作越清晰,执行力就会越高,自此迈入PDCA的后三步:做,验,改。
赤羽雄二在《零秒思考》中,提供了以下八条原则:
1. 首先形成整体印象,不要将工作任务当作一个个完全分离且独立的点,从整体入手拆分结构,各个任务之间的关系才容易理清。
2. 工作不要过于细致,吹毛求疵的强迫症做法,是工作中的一个大忌,很少有人会注意到25898和25891的PPT配色到底有什么分别,抓住重点,放过小事。
3. 掌握工作的要领,老板要PPT的目的仅仅是作为总结,还是需要作为下一步行动的参考?明确目的之后再行动。
4. 形成良性循环,重视团队和成员,重视彼此之间的沟通,让人际关系和工作任务形成螺旋向上的循环,不要彼此拖累
5. 对改善方法本身做改善,不钻牛角尖,尝试多种复查方法,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
6. 凡事提前,在力所能及范围之内,都尽量提前一些完些完成,不要总压着deadline做完,给自己留下充裕的时间复查和改正
7. 凡事前行一步,不要仅仅停留在字面的意思,多想一步,思考表面需求的本质是什么。
8. 尽量避免返工,理解工作的整体流程,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做出草案之后征求上级的意见。
此外,《零秒思考》中还提供了许多工作细节上的小建议,看似很不起眼,却能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细致和高效能,比如用订书机订打印文件时,尽量钉在文件的左上角45°的位置,既美观又不影响翻页,还有如何推进会议进程,如何收集信息,以及邮件回复中的小技巧。
别再靠意志力工作了,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比一千次重复工作都值钱。
祝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