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
转折
娟子甫上大学,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社团-----四川大学关爱帮扶留守儿童教育助学中心,简称“川大关帮教”。
川大关帮教是四川大学最早一批由学生自发组织、在学校党、团委指导下,依靠社会力量援助的专门服务于农村,特别是边远山村的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公益教育助学社团。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劳动力脱离农村进城务工,适学儿童因为经济、户籍、家庭原因,不可能都随着父母一起进城读书上学。有一部分孩子被迫和父母分离,留守在乡下老家,或者和爷爷辈生活在一起,或者在亲戚家搭伙过日子。
有的沾亲带故的兄弟姊妹几个孩子重新组建成一个“临时家庭”,甚至还有的孩子一个人长期孤独地生活。正是含苞待放需要心灵慰藉的懵懂年龄,却无可奈何地失去父母亲人的正确引导和温暖庇护,于是“问题少年”层出不穷。
娟子自己正是来自农村,对这些留守儿童的辛酸苦楚以及所思所想了如指掌,同情之心日渐深厚,所以毫不犹豫地加入“川大关帮教”。争取到了“外联部”部长职位的娟子,负责和各社会团体联络筹集社团所需经费。
川大关帮教已经成立五年了,是四川大学甚至国内高校比较著名的爱心公益组织。他们除了组织包括但不限于本校的同学长期义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外,还不定期和留守儿童见面聚会,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生,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并且给他们提供经济上的必要帮助。
社团资助帮扶的留守孩子不但遍布全川,还远及西藏青海新疆东北,接受社会资金帮助的企业、团体、组织、个人日益增多。娟子的工作就是负责和这些捐助者们联络、沟通,督促他们按时把承诺的捐助款项兑现。有的已经承诺的捐助者或因为自己的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或者个人的其他原因,资金一时短缺,不能及时兑捐。这时娟子所在的外联部除了和他们沟通之外,还必须尽快找到其他有实力的捐助者替补。
这是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而且压力非常巨大的工作。特别是刚接手工作的娟子,因为各方面经验不足,常常造成社团所需资金青黄不接。自尊心很强的娟子常常急得掉眼泪,樊二嫂知道情况后,除了安慰和劝解,更多的时候是义不容辞地拿出自己的钱来“支持”娟子的工作。
新年就要来了,学校放寒假,娟子告诉樊二嫂,她们要趁寒假到凉山州去探望一位“非常顽固不化”的孩子。
据社团初步了解的情况,这位不满十四岁的孩子还在读小学三年级,身高却一米七五,父母都外出打工数年未回家。家里只是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家庭经济困。,孩子酷爱游戏,常常夜不归宿,并且偷盗成性,还有暴力倾向。娟子她们这次去的任务是帮助教化这位孩子。
樊二嫂听了这种情况,心里有点担心娟子她们几个同样不黯世事的孩子,去“教化”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顽劣孩子,又是民风特别彪悍的边远山区,万一出事咋办?暗示娟子不去,娟子当即反对:“如果我临阵脱逃,同学们怎么看我?”
看娟子坚持,樊二嫂左思右想,始终放心不下,毅然决然要和娟子她们同去凉山。
娟子和社团同学们商量后,答应了樊二嫂。只不过娟子附加了一个条件:要樊二嫂再“支援”社团五万元活动经费。
一行人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且托村的时候,已经是从成都出发的第三天。
在“四川大学关爱帮扶留守儿童教育助学爱心行动”见面会上,大家见到一个高高的个子、黑黑的的高原红的脸蛋上尽是稚气未脱,桀骜不驯的目光里夹杂着悠忽闪过的胆怯,穿着肮脏的彝族服饰的男孩。彝族男孩到是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落落大方地给大家介绍自己叫“阿木子日”。
阿木子日除了身高外形和别的彝族孩子有区别外,还更加成熟、调皮,言行举止透出与同龄人不一般的深邃。
大家和阿木子日等彝族孩子联欢,拿出从成都带去的笔、书本分发给他们,看得出阿木子日很是高兴。联欢会结束,孩子们领了礼物,已经是下午三点,老师宣布放学了,因为这些孩子还要赶很远的山路回家。
看得出阿木子日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了很多,直到同学们都走完了,阿木子日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阿木很迟才到学校,上课不到五分钟,就扑到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起来。
老师摇醒阿木,问他:“你昨晚做啥去了?”
阿木子日一脸无所谓地回答:“在网吧呆了一夜。”
老师摇一摇头,对“关帮教”的同学们说,阿木子日经常都是这样。
娟子和同去的同学们商量,大家都觉得有必要到阿木子日的家里去家访一下。
阿木子日知道“成都来的大学生”要到他家里去,开始很是兴奋,不一会儿就不同意大家去了,问他原因,他只是喏喏地不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