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班主任研修2.0读后感之一
如何阅读一篇微学术文章之我见
浙江省武义县实验小学 程 露
喜欢与文字打交道,是因为它够纯粹,不会因为你的浅薄而弃你而去。昨晚20点38分发布的阅读任务。第二期的阅读与第一期最大的不同就是研究一个作者的文稿来分析他的写作与研究。本次李教授分享了“张新平”教授的《学生领导力之联想》。
一、反复阅读文本
为了更好地阅读,我将这段文字呈现如下:
将领导力与学生关联起来的“学生领导力”这一术语的出现及其在中小学越来越广泛地得以使用,这本身就是这个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志,它预示着学校中这一长久以来居于被设计、安排和教育的最大人群,开始从被动走向主动、控制走向参与、边缘走向中心。
学生领导力术语的进步性,首先表现在它突破和改写了人们建构起来的有关领导的传统观念。旧有领导观点认为,领导行为多发生在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强制中、多知者对少知者的指导中、年老者对年少者的告诫中。而学生领导力虽然不完全否定这种传统的领导定见,却将人们的眼光更多地转移和聚焦到领导力所蕴含的人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上,特别是其中的那种由下向上的领导影响上。学生领导力展现出来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处在下位的年幼的少知的儿童少年,他/她们有能力有本事影响进而领导那些高高在上的教师、班主任和校长。那些长期被置于教育、训导、塑造角色上的儿童少年,在课堂上、班级里、活动中通过与任课教师、班主任、学校管理者合作而不只是“配合”,而成为了真正的学习者、知识的共建者、学校生活的共创者。
学生领导力术语的进步性,还表现在从更深远的意涵上启悟人们,领导力不是一种物化了的和被固化的权力性资源,而是深深地扎根在“学”与“生”的合融共舞中。学生领导力是由“学”的领导力与“生”的领导力共同编织起来的一种整体性影响。所谓“学”的领导力,是指源自学习而生发出来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基于学习、指向学习却又提升着学习。任何人,只要热衷于学习,学得专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自然而然地拥有这种领导力。而一旦没有了学习,离开了学习,任何人,不论其职务多高、资历多老,就都难有领导力了;所谓“生”的领导力,是指源自生活、生存和生命而内生起来的领导力。只有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中和健康快乐的生命成长中,领导力才能源源不断流淌出来。离开了日常生活和生命关照的领导力,一定是不讲情理也不顾法理的让人厌恶和诅咒的领导力。
学生领导力术语的进步性,提示我们要在学校生活中将之放在关键位置,学校组织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要着力培育、促进和激发学生身上所具有的这种向上尚学的领导力。为此,当下学校组织亟需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观念上,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需要坚定地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富有魅力的领导者,而其前提是要无条件地尊重、信任、关爱、欣赏每一个学生;二是行动上,包括校长在内的全体教育者要牢固地确立互联相依的基本立场,真正明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只有当以教育为己任的教师、班主任、校长透彻地理解了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与学校的这个道理,学生领导力才会有厚实的和肥沃的生长土壤。
二、精确了解作者
初看一遍文字,感觉不太能懂,虽说对领导力有所了解,但真是没有细细地找出相关的书籍看过。今天的阅读内容字数不多,却藏着丰富的内涵。我想可以先从作者入手,张新平教授是何许人也?从微信分享的文末看到了“张新平,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教授”,于是上网搜索了相关资料,不是是否是正确的,却也能大略了解一二:
张新平,汉族,1964年10月生,湖南沅江人,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带头人,教科院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教育效能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客座教授,《教育管理研究》与《中小学管理》杂志编委。专业研究方向为“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领导与管理”,目前主要致力于教育组织管理理论的新近进展研究,以及“实地研究”在教育和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的运用与实践探索。先后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教育研究》、《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版)》、《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已出版专著《教育组织范式论》(2001)、《教育行政组织的发展与创新——对基层教育行政的个案研究》(2003),译著《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合译,1988)、《学校经营管理》(主译,2003),副主编《教育行政组织原理》(1996),合著《教育政策论》(2002),另参与《中国教育类别与结构的研究》等多部著作的撰写。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各1项。另有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2004年滚动项目在研。《美英教育管理理论的三种范式》等6篇系列论文曾获2001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查询后,觉得还是不可信,于是加了张教授微信,与他一沟通发现这些是很早的资料了,张教授马上发了最新的资料给我,在张教授的允许下分享如下:
张新平,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领导与管理博士及硕士学科点负责人。兼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现代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管理学科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效能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目前主持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先后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2016)、二等奖1次(2014)、三等奖3次(2016、2011、2001);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次(2016、2006)。获江苏省教学成果(高等教育类)二等奖1次(2017)。
简洁明了的一段简介是对自己所做的事的高度概括,我也曾经写到过简介,总会有些不知重点地把事件罗列。从简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非常善于研究的教授,在与他的交谈中,又感受到了那份平易近人。越来越相信,越是有水准的人,越是乐于帮助人。而有时自己确实是有些着急。
三、阅读联系生活
此时,再次反复翻看文章,一遍、二遍、三遍……
特别喜欢文中的这段话:
学生领导力是由“学”的领导力与“生”的领导力共同编织起来的一种整体性影响。所谓“学”的领导力,是指源自学习而生发出来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基于学习、指向学习却又提升着学习。任何人,只要热衷于学习,学得专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自然而然地拥有这种领导力。而一旦没有了学习,离开了学习,任何人,不论其职务多高、资历多老,就都难有领导力了;所谓“生”的领导力,是指源自生活、生存和生命而内生起来的领导力。只有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中和健康快乐的生命成长中,领导力才能源源不断流淌出来。离开了日常生活和生命关照的领导力,一定是不讲情理也不顾法理的让人厌恶和诅咒的领导力。
今年上半年,我们班开辟了一块菜地,根据自由组合形成了小队,在暑假期初的问卷中,收到的39份问卷中,只有10位同学认为小队的活动形式不合理,不合理的原因几乎都是:有队员几乎不到,不配合。在这样的生活真实情境中,问题的出现是非常正常的,然则问及孩子们有何对策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没有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策略来改变这一现状。记得去年暑假时,班级里呈现财经素养体验活动时,有几乎三分之二的学生都反应“小队分工不合理、队员不配合、活动过程太乱……”。这样的对比之下,我想孩子们在体会着领导力的概念进步,真切地改变了他们在参与学习、生活、活动过程中的位置,唤起学生自我教育及互相影响的自觉,让那些长期被置于教育、训导、塑造角色上的儿童少年,在课堂上、班级里、活动中通过与任课教师、班主任、学校管理者合作而不只是“配合”,而成为了真正的学习者、知识的共建者、学校生活的共创者。
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做些什么?最重要的不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是及时地出现引导。如昨天的666小队,他们活动结束后,提醒他们制作人美篇,记录过程时融入思考;今天的红领巾小队,活动结束后,引导他们说说自己收获的喜悦并提醒队长可以进行组合在美篇中呈现……老师在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助推者和提供帮助的人,尊重他们的独特的想法,即使并不一一定要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