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粗略看了《奇特的一生》之后,我开始尝试记录自己的时间,到目前为止,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半年,但就在前几天,我决定放弃这种计时的方式,因为记录时间反而让我更为焦虑了。
我采用的计时方法很简单,就是找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从起床开始,按照15分钟一个粒度,把一天内做了什么事情记录到本子里,例如
7:00-8:00 朗读英语
8:00-9:00 学习概率论
9:00-9:30 通勤
……
然后每天花15分钟把本子里的内容录入到软件中,便于后续统计总结。
因为计时的关系,我开始不想浪费一分一秒,以至于每天花15分钟做录入这种事,都觉得是一种浪费。有时候出门在外,不方便记录,很容易导致一整天的计时缺失,这种缺失让我倍感压力,因为除了漏记以外,潜意识还会认为自己又在浪费时间,毕竟没有记录的时间很难对应到具体的有意义的事情。
最终让我产生放弃念头的是因为事无巨细,致使我特别在意数据是否好看,而背离了我当初想记录时间的初衷——珍惜并且高效的利用时间。
比如我每天通勤时间是1个小时,通勤时我会打开得到App听专栏,大家都知道如果只听音频,不看文稿的话,其实吸收的效果微乎其微,有效时间最多也就1/4,也就是15分钟,但我都会记录这1个小时花在了听专栏上。时间长了我便发现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有时下班回家很疲惫,为了不让晚上的时间产生空白,我还是会逼自己像往常一样安排一些阅读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在这种状态不佳的情况下,阅读量相同,花的时间却是平时的一倍。
表面上我更加珍惜时间了,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因此而获得飞速的成长,这种方式不仅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反而让我更为忧虑,我肯定什么地方做错了,于是决定停下来调整,当然我并没有完全放弃记录时间,只是放弃之前这种虚幻的追求方式:
我想和时间赛跑,最终发现我永远无法战胜这个冷酷的对手
因为无论你怎样,它都会自顾自的往前走,这也是为什么时间是无法被管理的原因吧。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是因为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所以才会这么自不量力。
看似很普通的时间记录法,做起来并不容易,经历这次失败后,我开始重新去寻找柳比歇夫的足迹,想再次从《奇特的一生》中获得启发,深入对比了柳比歇夫的做法后,我发现差异还是挺大的,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 了解自己
- 除了计时,还需要计划、总结
了解自己
先从了解自己来说,说实话去年并没有仔细阅读《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心想按照柳比歇夫这种方法,把每一件事情花了多长时间记录下来就好,除了坚持以外没什么难的,经历了之后,才发现之前对这种计时方法的理解是非常粗浅的。再次翻看这本书,才发现这种时间记录法的核心在于“认识自己”。
为什么要认识自己,一是因为认识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物以稀为贵,可见这种品质确实是稀缺的。二是因为只有客观的认识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在什么时间段做效率更高。认识自己就好比要想快乐,就需要认识痛苦一样,认识自己的低效,才能高效行事。
那这种时间记录法是怎么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呢?实际上,柳比歇夫只会记录有意义的时间,那些闲暇或休息的时间,是没有进入他的时间账单的,从这里,便可以看出他一天会花多久在工作上,统计得出,他每天花在重要事情上的时间是6小时左右,这一点很重要,一是我们不需要每时每刻都记录,二是即便是柳比歇夫这种对自己即为苛刻的人,一天也只能专注6小时。
了解到这一点让我非常释然,因为让自己专注6小时,和以前那种一醒来就逼着自己专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后者不仅做不到,还会起到严重的副作用,因为每个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它就像长跑中的体力一样,会不断消耗,下降到一定程度,务必要利用休息来补充。同时,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有限的6个小时内,会让自己更为专注。
除了计时,还需要计划、总结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把大多数注意力都放在计时这件事上,而忽略了后面的计划和总结,我猜除了我以外,很多人也会犯同样的错误,看现在市面上的时间管理软件就知道,有的软件只提供计时功能,有的软件只提供了计划功能,例如GTD类的软件,没有哪一款软件是将这二者结合的,这也是一个容易误导人的地方。而经历之后,才发现这计划、计时和总结这几件事缺一不可,把它们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年度计划怎么做》,其实核心思想在于我们要找到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然后把它列入到自己的计划中,最后把最宝贵的注意力投入到上面。柳比歇夫也一样,他是按照月、年、五年这几个时间段来安排自己的计划的,这一思想也是后来GTD方法论的核心理念。你也许会觉得GTD已经是很完善了,那还有必要计时吗?
其实计时是用来衡量你做事情的效率的,因为每个人在不同时间段做不同类型的事情时,效率会有很大的差异,柳比歇夫会把重要的事情分为两类
- 需要创造力的——写书、做研究、做读书笔记、写信
- 和科研相关的其他工作——读文学作品,参加学术会议等
每天早上头脑是最清醒的,效率是最高的,他会安排这段时间做第一类事情,而在其他时间段,他会专注于做第二类事情。他能做出这些合理的安排,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下来了的,而是经过日积月累的时间统计,然后对比哪些时间段做哪些事情效率更高,最终调整而形成的。
所以,要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正确的姿势是:计划->计时->总结,先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记录每件事情所消耗的时间,然后每周、每月进行统计总结,通过总结来调整效率不高的部分,从而运用到下一个计划中。下半年我会运用新的时间记录法,目前选择了两个软件,一个是具备GTD的doit.im,另一个则是可以帮你计时和统计的toggl,后者在浏览器中可以很好的和GTD软件结合,等待我的下一篇总结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