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月明老师讲的信念4句话中,第一句是尼采的——那些杀不死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听完这句话,有些不舒服的感觉,并且想起我先生经常好跟我说的一些话“孩子小时候要多吃一些苦,长大了才能少受些罪”,还有生活中很多人常说的“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还有小时候学校老师说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这些话中的“杀不死”“苦”“难为”这些负面词语,给我的就是一个难过、伤心、极不舒服的感觉。
尼采的这句话,我今天是第一次听到,于是我查阅了百度,一方面是想辨别一下它的真伪,一方面是想从中发现点什么。
为了迎合我的感受,在百度中 我找到了两句话:
1,《英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研究得出结论:过去的压力不会对未来的创伤产生韧性。
2,过去的压力源,会使人们对未来的创伤更加敏感,从而增加精神疾病的概率。
我是一个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北京、上海各大医院都定其为“不死的癌症”,“终身病”,腰疼这一现象长期困扰着我,十年前,同学到我店里选壁纸,见我直不起腰来,说他爸妈椎间盘突出,经常腰疼,吃了好多药都不行,后来买了一个腰带,疼痛发作时,系上几天就好了,我说“不一样啊,你父母是骨头问题,我的脊柱炎是免疫系统疾病”,同学说“管它什么呢?几十块钱的东西,你买个试试呗”我也是腰疼了十几年,每天下着腰,别人一看就知道我有腰疼的病 ,冲着同学的这句话,我买了一个腰带,果然凭借这个几十块钱的东西,我走路的时候,腰就直起来了,从个人外形上增加了自信心。 前天过十五,家里人一块吃饭,小叔子跟我聊站桩锻炼腰椎的秘诀。小叔子喜好练拳,并且悉心研究近二十年了,受益匪浅,也很想家里人也学学,所以每次聚会,他的话题大多数是在拳上,可家里人大都不理睬,后来,我慢慢看到了他的苦口婆心,尽量跟他共情,那天,我们像往常一样,边聊边做动作。忽然也起先生曾经也几次跟我聊到的,躺在床上锻炼腰部肌肉的方法,当时隐隐觉得,他们兄弟俩说的可能是一直的。
今早起床后,我依旧像往常一样,准备先把护腰带洗上,只是今天下意识的看看了,这个腰带已伴随我快十年了,缝缝补补的,松紧带都没劲儿了,这两天想着,要不网上从买一条吧……
走进书房,坐下来,打开手机,二次再听月明老师的《信念4句话和控制原理》,当听到“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本身有多大,而是被我们的认知、情绪、信念的牢笼固拙住了……”,我下意识的解下了腰带,扔在一边,想着先生和小叔子跟我交流的那些锻炼腰部肌肉的感觉,挺直了腰板……
我一般早起,会有一个多小时的读书,或者听课的习惯,每次完了,从椅子上站起来,总是先活动下腰,然后才能站直了,而今天早上,扔了腰带,靠着挺直腰板,绷紧肌肉的方法,我的腰部竟然没有了丝毫的无力和疼痛的感觉。
我明白了,我又一次成功的挣脱了,十几年来,我只有系上腰带,身体才能站直这一“固有思维的牢笼”
我们明白了,学习从来不是“学海无涯苦作舟”,因为我每天总是满怀期待的接收月明老师的音频课,又满怀兴致的将课程中的内容与生活做链接。
我明白了,今天我能够相信小叔子的《腰部肌肉锻炼法》,更多的是源自于上一次跟月明老师沟通中,我对于夫妻关系中“跟随”和“信任”的进一步拓宽和认知,以及“夫妻信任”,是一切关系中“信任的基础”
我明白了,我现在完全可以信任月明信念4中,引用尼采的——那些杀不死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是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同时,我也可以信任先生常说的“孩子从小要多吃些苦,长大了才能少受些罪”,肯定是有道理的。 我明白了,对于一句话的信任,首先是基于对讲话者的信任。
我明白了,信任更是一种能力。当我们听话者能力不足时,“杀不死”“苦”“难为”等负面词语,就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
记得董进宇博士的家庭教育理念里,要我们家长不断的提出语言模式中的“不”字,佛家追求的是无上的正等正觉,所以教育中,要极力的推崇正面语言。比如尼采的这句话,改为:人们在不断的挑战的中,会攫取到更大的快乐!先生的那句“孩子小的时候多吃苦,长大了才能少受罪”改为“孩子小的时候再做小事中体验一些体验的快乐,长大了才能在大事儿中体会到更大的快乐”,“学海无涯,苦作舟”改为“学习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
哈哈,图增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二)
我们很多时候不可以改变过去的生活,但可以改变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看法、观点、态度。
中正的讲,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的用我们明天的新认知,推翻昨天的旧认知的过程。
(三)
月明老师讲到:一个人的安全感跟控制相关,越控制越没有安全感,越没有安全感越控制。父辈的恐惧传染给我们,我们又会不断的将控制延续到下一代。
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刚上小学,父亲承包生产队的两辆大卡车,搞运输,人称“万元户”,94年又经营中餐厅,在当地大有名气,经济上好像从来都算做富裕的,和先生结婚后,我们仍然做小买卖,到后来转行到建材生意,手里从来都没有负债过,基本上存款数额一直在增加,可回想起来,我心里的恐惧感,从来未曾消失过,反倒是与日俱增,直到后来儿子叛逆,开始走向成长之路,懂得反观自我,不断向内求,才有了今天的幸福感。
我跟先生结婚时,他还是上班族,公公是地道的国家干部,婆婆也是有编制的事业单位,但先生的小心翼翼、资格感缺乏、控制欲的强烈,也曾一度让我感到压抑。
我曾一度认为,我心里的恐惧感是因为我们家是做买卖的,起起落落,有输有赢,不稳定,所以在孩子的学习上特别关注,总想着他们以后都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可先生的父母工作稳定,收入恒常,他的恐惧感,又该作何解释?
看来,一个人的安全感,跟工作性质无关,跟经济收入多少无关,只跟内在的丰盈程度有关。
就像月明老师讲到的,我们的父母,限于他们成长的年代背景,他们的高恐直接延习到了我们这一代,同时我们又将控制传递给了孩子。
两个安全感不足的人,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婚姻生活的道路上得不到相互滋养,反而是相互拉扯,相互内耗。
倘若,我是一个极具安感的人,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足以滋养到我的先生,他的事业,现在或许可以像马云一样辉煌。倘若,我的先生是一个极具安全感的人,我或许现在也是可以独撑一片天,倘若我们夫妻都是极具安全感的人,我们儿子早已是出类拔萃,学有所成。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