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的的创始人叫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即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既简单又有效,又实用。
听了朱思思老师的《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一课,让我对思维导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八种常见的思维导图:圆圈图、气泡图、树状图、双重气泡图、桥形图、流程图、括号图、多重流程图,以及各种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几款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我用了其中一款幕布,很好用。在此次课程中我有三点收获。首先,知道了在制作思维导图时有六步,第一布局;第二制作中心主题,选择图像;三,选择丰富的,明亮的颜色;四,绘制分支和线条时要由粗及细;五,要一个分支一个词语;六,注意层次与分类。要化繁为简自主表达。其次,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而且还使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学到很多东西。思维导图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能简单明了的表示各部分的意义与用途,不仅仅能方便教学,并且使每个学科均衡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思维导图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用好了才能减负,用对了才是工具。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老师要做思维的设计师,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特别喜欢思思老师的一句话,她说用好了才能减负,用对了才是工具。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感到这么好的思考方法,如果能被孩子们喜欢、理解和使用就再好不过了。我从一道二年级数学题为引子简单思考并阐述思维导图的思路,比如36加35,启发学生们,你能想到之前学过的关于加法、进位加法,容易错的地方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孩子们可能开始不能理解思维导图,我引导他们,把题目写在中间,从题目中引导出一根粗线,想到数位,数位需要注意什么?对齐。再引出一根线,上写“对齐”二字。再让学生思考我们之前学到的知识点,比如粗线上写小棒棒,细线上写三个十;粗线上写进位加法,引出细线,上写进一剩一;再引出一条粗线写错误,列出可能容易错误,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以一带多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学到整理知识,整合自己的学习思路。从一个点辐射出各种知识,真正做到发散式的思维过程。
通过学习,在以后运用思维导图时,希望自己可以做到循序渐进,发现规律;尊重儿童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创造;合理科学,分清主次。让思维导图成为学习的工具。感谢兴成长计划,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在兴成长计划的引领下,我将砥砺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