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客观地认识:我们为什么会分手/离婚?
一段亲密关系会反应两个人各自的问题,每一个痛苦背后都有感受和情绪,如果能够真正理解背后的情绪来源,痛苦会减轻很多。
有人说一段婚姻或亲密关系是两个家庭的融合,其实不难理解。
我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原生家庭带给每个个体的影响,儿时没有被满足的爱,安全感和期待,在想要表达情绪和感受时,大人家长所给予的反馈,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人在成年以后的反应机制。
虽然在生理年龄已经成年,但是体内依然有一个内在小孩。这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在寻求亲密关系的时候会不自主地跳出来,这个“小孩”对另一半有着高于身边其他人的期待,TA渴望在另一半身上能够得到儿时没有得到过的满足。
但是,亲密关系中另一半不是医生,另一半也依然带着原生家庭给TA的烙印。
两个人确定关系在一起的时候,那个时候其实都不确定是真正的爱情。
或许,伴侣只是满足了一些我们的期待。我们爱上的是我们以为的那个人。
当期待逐渐落空,我们会对身边的人满怀失望。我们肆意地释放着情绪,而自己也不知道每一次宣泄的背后真实原因是什么。我们只想要索取,希望得到理解与关注。
当我们对另一半投入了过多的情感的时候,自然会减少对自己的关注。我们就更不了解发生争吵和冲突背后的原因。大多时候,我们都是被困在“事儿”上了,没有去思考这件事背后勾起的是哪一段童年旧伤。
所以在这个恶性循环里不断的碰壁,每个人都叫苦不迭。
好的亲密关系是滋养,不好的亲密关系是消耗。
只是大家都忘记了,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中都需要自我成长。只有自己成长了才能接住爱。
就算在“事儿”上看,是对方负了我,伤了我,我们依然要反思。
反思非常的痛苦,可是任何一段成长都伴随着痛苦,没有破茧怎能成蝶呢?
希望在经历过痛苦而深刻的反思后,我们能说,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什么叫做更好的自己?
更好的自己一定是光鲜艳丽,腰缠万贯的“人生赢家”吗?
因为想要前任感到后悔,然后希望自己过得更好,这个出发点本身就已经偏了。
分开了,那个人应该要从你的生命中消失了,TA的看法已经不重要了。
现实一点来看,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逆袭成为百万或是千万富翁,这个概率极低。
生活不是拍电影,没有王子或者霸道总裁会救人于危难之中,真正会有几个人爱上你的狼狈呢?
儿时的这些童话故事真的害人不浅,“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好像进入到婚姻关系中,我们就已经修成正果了,未来的日子一定是甜蜜和幸福的。这种梦幻的期待越高,就越是会摔得很惨。
更好的自己,是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是如何去拓展资源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一个更好的自己,一定是有所成长的自己。留在原地为往事伤身伤神,注定是毫无意义了。过去的感情就如同一具尸体,再投入更多的感情也不会有回报了,再不舍,也要离开了。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经历好几个阶段的情绪,否认,抗拒,逃避,愤怒,悲伤,抑郁... 有时候像阶梯,一阶一阶地迈上去,感觉自己快要好了,然后马上又掉进了万丈深渊。有时候像是迷宫,绕在一个情绪里面出不来。
但是没有关系,全然的接纳吧。
有这些情绪说明你是个正常人,有血有肉会痛,会心碎。
做一个自己的旁观者,当情绪来的时候,告诉自己:好的,我知道了。
然后看着情绪慢慢地离开,当你带着这样的觉知的时候,情绪会很快离开的。因为你不再纠结在这些“事儿”里了。
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当你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相信你已经痊愈得差不多了。
客观地看待自己分手/离婚的原因,承认和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停止付出,把关注力放在自己身上。带着爱和温柔,你会知道如何爱自己,你会知道如何过好后面的人生。
认识到自己身体里住着的其他灵魂,有内在小孩,也有内在家长。
当我们觉得恐惧不安抑或是焦虑的时候,我们知道其实是自己内在小孩感觉到了不安。尝试像一个家长一样安慰TA,尝试用你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TA,善待TA,付出爱,你会感觉那些恐惧和不安会一点点地离开。
当我们又在开始批判自己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够完美的时候,其实是自己的内在家长又发挥了作用。内在家长会在道德上和完美性上妄加指责,其实有些时候并没有那么的客观。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每个选择也都没有一个最佳的选项,我们只能按照厌恶偏差去选择一个相对更容易接受的选项。每个选项都像一个平行世界,选了A我们就要接受进入A的时空,选择B我们就要安然地接受B的时空的样子。
我们总会有遗憾的。我们选择了红玫瑰,就不要去想白玫瑰在它平行时空里面的样子。
坦然,自在,活在当下,你就是最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