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意思是说,用使其获得安逸的方式来驱使百姓,百姓即使劳累,也不怨恨。用使其获得生存的方式牺牲百姓,百姓即便丧生,也不怨恨让其做出牺牲的人。
孟子是想告诉当政者、当权者,驱使老百姓去做事甚至让百姓做出牺牲,都必须是为了百姓的利益,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老百姓即使劳累,甚至为此失去生命,也不会怨恨。这段话落到当下,也有很深的意义。
想起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那时候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在工作中的那个精气神,那股子干劲儿,是发自肺腑的!哪怕是没有工钱大家也是无怨无悔!为什么?一是大家都觉得是为自己干的,修梯田,兴水利,战山河等等是为自己也是为子孙后代,既然是为自己,那苦点累点没啥好说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时候的中国大地不用说大队干部,乡干部,县干部几乎都是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施工现场,那里都有领导带头的影子,官民一家同心共苦这还有啥可说的?捋起袖子一起干呗!
现在呢?有人调侃,活了半辈子了,亲眼见到的最大的父母官就是村长!即使下来了几个干部,也是把刁民这两个字要么挂在嘴上,要么深深的刻在了心里头!如果密切联系群众成了空话,那“实事求是”自然也就没了落脚点!没有了实事求是,怨言必将四起,驱使百姓会越发困难,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