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Tim Urban
又是一个笑点和泪点并存的TED,提出来两种拖延症的时候,立刻膝盖中枪的感觉…
在Tim看来没有人不是拖延症患者,第二种拖延症才是这么我们自己的真正原因。然而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会有拖延症?是因为有deadline 么?我觉得是现在"速成"的社会风气给人一种拖延症的欲望。
就算是打开简书的封面也不乏"一个月学会叉叉叉","3个月当上签约作者","21天精通叉叉叉"的文章,我也喜欢速战速决的考过等级测试,但我最近公司应聘才发觉,考过了的证是我的,那个一个月看的毛毛糙糙的知识可能都还回去了。
就我的学生时代而言,家长老师最会给一种无望的期许,现在很累,高考之后就解放了。以至于我们看似16年正儿八经的教育制度变得像直冲高考那一门槛儿的短道速滑,纵然高考是很难临时抱佛脚的马拉松战役,但打完这一仗之后,迈进大学的我,我们又干了些什么呢?
现在大学的教育严厉程度远不如我妈妈那个世代了,我大学的课基本都是临阵磨枪,期末一月就忽然智商上线,之前怎么都看不懂的,突然就恍然了,大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自我学习能力。大学是带着被扭曲的价值观陪我们一路走过来再狠狠煽我们大耳贴子的。
"大学及格就好了!"奖学金,知识竞赛,报研名额,申请出国凭证,无一不靠成绩。我一直都知道的,什么是对的,怎么样是好的,但我一直觉得还早,大三一年雅思➕刷绩点,活得相当现世报,但拿到offer,我居然又停下来混吃等死了…deadline 给我的不仅仅是完成的期限,还有那种800米临门一脚,过了就可以放肆了的莫名的期许,其实这种期许并不存在的。
"大学就是要放肆!今朝有酒今朝醉!"无论什么样的大学,之前高中的表现怎么流弊,总会有毕不了业的学生,我忘了deadline 之后就是一个新的起点,不是说过去16年日复一日的积累没有用处,但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之后,后面走过的路,真的只是"走过的路"了,无法作为依附的屏障,有种叫做"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说法,我不知道那要是一个怎么样的功劳簿才能让我衣食无忧的躺上去。
一劳永逸一直是我的人生目标,然而至今没找到永动机式的解决方案。
混吃等死或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Instant gratification)也许是行得通的,但前提是:
我们现世,总把学习和"conquer","suffer","fight "这种词连在一起。把每次学习都说的感觉像是痛苦与挣扎,也因此才会有什么考完高考就怎么怎么样了的许诺,"终生学习"听起来真的是"学霸"到变态,也经常被拎出来作为一些人炒作的噱头,但事实就应该是这样啊,学习而已么。尤其到了我这个年龄之后,学习变的不再"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当然我还是有各种考试)就变得没有那么心不甘情不愿了。
我爱看各种小说杂文,但鲁迅老先生的文章我一直有种说不出来的排斥,绝不是因为他老人家的文笔,而是因为初高中那几年的阅读理解,让我对他的文章有了教条的理解方式,反而没办法冷静地欣赏文字的美感了。"为自己而活着"或者说"为自己而努力"是我现在的理想和目标吧。
那种并没有为自己而活,然后用各种借口逃避成长时候,慢慢拉锯的折磨才是最可怕的,娱乐和学习都变了味道。
所以说,我认为人生也许真的是一个马拉松的长跑,我最多也就跑过不到10km,没办法在这儿信口开河马拉松怎么怎么样。但我认为长跑是个很磨人的过程,匀速的一点点向前迈进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有状态好坏来的加速减速,但整体还是一个慢慢向前推进的过程。
但是现在的我们却把一个马拉松换成了若干50m,100m的短跑冲刺加上一两千米精疲力竭的慢走,这样可能很难享受到村上<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那种"浑身舒透和轻盈"的感觉吧。
最怕的是我们不再往前跑了,我们嘴里叨叨的梦想真的只停留在嘴边了。我曾想过如果那个过去的,意气风发的我,穿越到我的面前,看到现在的我会不会失望,会不会痛哭,会不会过来质问我都做了些什么。我真的哑口无言…
做点什么都好呀,和梦想近一点就好了
图片来源:网易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