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曾经在网络上发起过一个活动,让网友们寻找各地“美食”店里挂在墙上、写在菜单上的关于该食物的由来之解释。结果可想而知,不是李白就是苏轼,或者汉武帝或者隋炀帝,总之有个大家基本上知道的人物,某次路过该地,“不小心”发现/发明/改良了该食物,于是流传到今天。
这些事,说者有心,听者无意,基本上只要会心一笑就好,真要去翻史书或查地方志,打破砂锅问到底,那就是跟店老板过不去了,重则会让后厨的大师傅拿炒勺出来跟你拼命——到时候就是不是打破砂锅了——轻则你得小心饭菜里吃到点儿什么你不能想象的东西……
好吧,今天腊八,在这个一切都要晒的年代,各地的粥之种类和配方估计不会像豆腐脑到底是吃甜还是吃咸那样引起火并。而且,所谓吃,大多数时候都是莼鲈之思,离开亲妈或者外婆等每个人心目中神话般的存在,路边的野店、超市的罐装和速食食品,怎么看都像是多年后偶遇心中的女神变成了豆腐西施,哪怕再如何的内心澎湃,都别以身试“险”,岁月啊,不仅是杀猪刀,还是美化器,功能超过一切化妆品。
很自然的找了下与“腊八”有关的记载和传说,发现真是五花八门,几乎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从各种史书里对“腊”的解释,到一碗粥救了朱元璋(这位没法号的和尚皇帝最为残酷却总是与各种吃的有联系紧密,具体原因待考)或者释加牟尼的命,以及一对老夫妇为了教育游手好闲的儿子儿媳于是等他们挥霍完家财之后有了这碗粥……真是天上地下,唯此粥魅力无穷了,幸好还没有发展到司马相群和卓文君当垆卖粥、曹操刘备青梅煮粥论英雄和武松三碗粥不过景阳冈。
一个民族历史太长而又没有实证检验和考据的科学习惯的话,就会到处充满怪力乱神的东西,对我们而言,在吃方面的表现堪称无与伦比。看遍网上的“腊八粥”食谱,发现再怎么都超不出红豆小米薏米桂圆莲子的范畴,煮来煮去也还是这些五谷杂粮,哪怕加入人参何首乌,都是浓浓的“心灵粥汤”味儿——从想家到回忆童年,从习俗到保持传统,不就是喝碗粥嘛,非得引申出那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民族使命来,太容易造成肠胃不舒服了。
曾有人敏锐的发现,国外的明星入镜之时人手一杯咖啡,我们的大腕们被抓拍则是保温杯不离手。从此点,大概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咖啡的成分尽人皆知,老外们阳光洒脱;保温杯里的各种汤汤水水粥粥膏膏,少不了是祖传秘方中医调理一类,我朝明星们总有秘密在身。但看遍今日“腊八粥”的配方和商家宣传,想来也不过如此罢,千帆过尽,无非名利二字。
马三立老先生曾有一个“开粥厂”的名段,从早吃到晚,从五月节、八月节吃到春节,那才真是浓缩时代和传统。如今只知P图靠看就能吃饱的年代,开店三年就敢号称百年秘方的商家们比粥里掺的水都要多,所以这腊八,用梁山好汉们的话说,真是要淡出个鸟味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