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课程作为新课程的生长点以及日益凸显的育人价值备受人们关注。因此,澄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神与真义,检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困境与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基本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首先,直接经验就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所获得的知识。它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为核心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倡导依靠学生的亲身(心)经历获得知识。当然,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把学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对立,它一方面尊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价值;另一方面寻求间接经验的个人意义,使之共同构建个体生命的完整性。其次,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源泉。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克服传统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剥离的事实,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努力向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顾。再次,实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亲身实践即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生活,获得知识与智慧。能够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潜力
1、重建课程观——弥合个体与课程的断裂。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课程的“范式转换”。这种转换首先表现为课程概念的转变。课程不再是静止的“跑道”,即需要贯彻的课程计划或需要遵循的教学指南,而是成为对个体生活经验的改造和建构,成为自我的“履历情境”,意即成为“在跑道上奔跑”的历程。其次,课程概念的转变随之带来课程形态的变化。必将引起传统课程理念的深刻变革,它将学习者置于课程的中心,并将个体意识的提升作为追求的目标,充分确立起个体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塑造了“我之为我”的个体尊严,有效弥合了个体与课程的断裂,成为师生追求意义和价值、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2、重建教学观——弥合个体与教学的断裂。传统教学以机械的、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递为特征,把丰富的教学过程简化为单一的认识活动,将其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离出来,从而造成教学的“非人性化”。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视野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建构意义的活动。这种教学范式的转型意味着教学成为一种生活,一种以精神交流和意义创生为主要目的的人的生活。使之充满生命的灵动和生活的诗意。其次,教学恢复了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了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隔膜,使之以合作与对话的态度,以更具创意和开放的精神提升教学的品质。再次,教学摆脱了知识、纯粹理性对人的控制,防止了教学过程中人的异化。
3、重建学习观——弥合个体智力与人格发展的断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学习观秉承主客分离的知识观,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心灵对固定的外部实体的确切把握。而这种把握的最后途径无疑是准确、完整地复述指定教材中的知识,于是教育中的接受学习和记诵之策大兴其道。学习演变成单纯的认知行为,成为封闭的个体行为。而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打破知识的霸权性,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想象和创造得到确认,成为手——心——脑、实践——感知——思考以及身体——心理——灵魂等共同参与的整体学习(深度学习)。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创造性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建立各种联系,从而走出封闭的个体学习行为,迈向个体间的合作与合作,使学习既具有个人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此外,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对整体学习的倡导和融合、统一了学生的知识探索与精神建构,从而弥合了个体智力与人格发展的断裂,使生命的责任感u丰富性重新返回到学习之中。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
1、流于技术的操作,缺乏整体的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形式,一种重新安排学习计划的方法和技术,它在人性观、知识观、认识论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假设,是学生、教师乃至学校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成方式的体现。因此,不能把它变成浮华的外在装饰,只追求文献查阅,堆积成果。学校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作整体规划,认真评估社区参与、教师资源、地方资源、学生需求、学校规模、教育督导、硬件设备等因素,系统分析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思路,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整体的改革举措紧密相连。
2、与学科课程割裂,缺乏探究的深度。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心理逻辑作为课程组织的线索,学科课程以学科的逻辑体系作为课程组织的线索,两者在性质上有差别,但却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倡导“深度学习”,但没有学科课程所提供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背景是很难做到的。因此,需要防止缺乏对知识的统整和综合运用,仅有形式、没有内容、表面轰轰烈烈、丰富多彩,但实践缺乏深度探究的行为。
3、以事实研究为,缺乏价值的关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固然要在实际的调查以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开展活动。但活动本身以及探究的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它更关注的是活动背后的实质,关注学生通过活动所进行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关注个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要防止仅限于寻找“是什么”的“纯事实”研究,不考虑活动怎样开展,放弃对课程的价值关照的现象。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探究事实与规律,更要注重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手段的价值关怀和伦理关照,既使学生在事实研究的基础上挖掘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创意与遐想;也使学生有机会直面并处理这些问题,在亲身体验中养成善待自然、善待生命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