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到工作,耳闻其大名。但就算怎么个“网红”法,它从一开始在我心里就是不敢接触的范畴,密密麻麻不知名的虫子,一身鸡皮疙瘩。对着书柜里的它,犹豫再三,看吧。
结果,确切地说,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主题词去表达看完这本书的感受,不是词穷,而是想说这个老头子太可爱,太执着,太……
原本以为类似昆虫科普研究的文字是枯燥乏味,专业术语颇多,甚至特别高大上,昆虫在人类眼中不就是某一个微生物种,生或死只在一眼,但在这个译本中我看到的是俏皮、人性和生活化,译者陈筱卿先生让我改变了原有的看法。比如形容隧蜂一族时,用妈妈姐姐外婆来称呼,特有母系社会的感觉;讲述粪金龟,则称呼它为清洁工或者掩埋工,它们的存在用文中的话“它们不企求我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多少有点宽容心”,这让我想起明星贾乃亮在《幻乐》的作品,在繁华都市里体会冷暖,在苍凉的世界中发现善良,在忙碌生活中,怀揣希望。昆虫的世界亦是人类的世界,只是生存法则不同。可能看起文字来,更贴近原生态。
所以,我知道了看似温柔和勤劳并存的蚂蚁,得益于寓言文字对它的包装,实际它是个凶狠的刽子手和白食者,换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不劳而获”。螳螂是个高贵的修女,又是个美人杀手;大小蝴蝶会在午夜凭嗅觉寻找感知对方,用佛语“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那里”。金步甲等昆虫的婚礼实则是场为爱痴狂的单相思;看似丑陋又脏的搬粪工又是走国际化路线,它叫圣甲虫,它叫西班牙蜣螂,它叫西班牙潘帕斯草原得食粪虫,它叫粪金龟,那么执着和无私。好像有那么一瞬间,我像是在看一出社会人生百态剧。
关乎版本。许是读书那会受老班的影响,看书不仅看文字,也要讲究书质。针对书籍纸张和手感,个人不喜欢电子书籍,总觉得充斥陌生感。浙江文艺一直在自己选择看好名单中,这个版本的文字印刷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接受范围之内,没有错别字,纸张手感接受。但从个人角度来说,内容上若有一两幅插图的融入会更好。可能自己偏向感性,越是科普类的文章,即使作者所描述的昆虫文字很是文艺美好,自己还是文字视觉疲劳,容易出戏,导致一个篇章的可视阅读时间消耗很大,阅读感觉打折扣。借助万能的微博,找到一个绘本读物,觉得甚好,别说绘本只适合低龄儿童,若是看进去了,你会发现插画家的魅力。成人内心也住着一个长不大的王子和公主,不然作家几米的作品,丰子恺先生作品,还有《父与子》为何如此受欢迎呢?
再者,城市化的脚步已经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她们了解自然,了解昆虫,从例行的每周或每月或寒暑假去趟植物园,或者外婆家的院子,更或是网络,还能怎么知道?幼儿园为了观察蜗牛,父母姥姥姥爷动用一切资源寻找,或者借助淘宝高价购买,你可曾记得我们那时的蜗牛随处可见,放学了还在路边捉过蝈蝈,抓过蜻蜓,摸过蝌蚪呢?
在看文字的时候,我看到可爱老头趴在地上瞪大了眼睛观察,看到了牧羊人参与其中的那份热情,人在那时至少是可爱的,不是么。但在文字中,可爱老头不也用看似打趣的文字告诉着我们——“一切迹象似乎都表明,随着自身的日益进步,将来终有一天,人类会灭亡,被过度的所谓“文明”所扼杀。人过分热切地想成为神,却不能像动物一样享有恬静平和的长寿;人类将会消失,而小铃蟾们则将继续和蝈蝈儿、角鹄还有其他小动物一起,吟唱它们的经文。”
感谢万能微博的摄影者,让我在四小的天空的得以看见儿时的美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