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琴,在当妈妈前,曾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有一天听她说起:女儿玲子(2岁半)最近老喜欢掐人,而且每次都是一幅“咬牙切齿”的怪模样,现在很多小朋友都避开不跟她玩了。
我有点吃惊地问她:“不会吧,玲子的性情挺温和的呀,而且平时你教育得蛮好的。”
只见她眉头深锁,苦恼地说:“是啊,我也不知道哪出错了,也不知她从哪学的。”
正当我们聊得兴起,玲子走了过来,小琴蹲下来轻轻问她:“宝贝,妈妈刚跟阿姨聊到你呢,我们都觉得你是个好孩子,但就是有点好奇你为什么最近爱玩“掐人”游戏了?”(不轻易给孩子“判罪”)
玲子“自豪”地笑着说:“学爸爸的!每次我不听话,爸爸的脸就这样(咬牙切齿的模样),然后还这样(用手掐人的动作),好好玩啊。”(孩子都是模仿高手)
小琴笑了笑回应:“哦,原来这样。”(不在孩子面前说对方坏话)
她支开玲子到一边去玩,然后又跟我一起分析:玲子的爸爸脾气还算好,但平时工作比较忙,压力肯定有的,本想下班回来能清静一会,没想到玲子会各种调皮。
因为受小琴的育儿观影响,他深知不能打骂孩子,但是情绪又一时抑制不住,所以才会出现那幅生气的怪模样,他没看到今日孩子的表现,所以没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小琴决定要找老公好好谈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他们在无时无刻地吸收,试问,在贫瘠或者受过污染的环境里能长出参天大树吗?我们该怎么做?
1、在踏入家门前请先调整好个人情绪
讲真,普通人为了养家糊口都不容易。可是我们心里清楚,这样的工作与生活都是自己选的,家人可以成为我们的倾诉对象,但绝不该成为我们的撒气对象!再者,在通往成长、收获的路上,哪有不劳而获,哪有人随随便便成功?
每天总有个平凡的你我,真实地影响着周围,哪怕就小小的一圈。
朋友小美有份高薪工作,终日疯忙,不止常常加班,还要带工作回家。
有一次,顶着两个大眼袋的她终于差点崩溃:“难道我就是挣钱机器吗?现在回家连好好吃顿饭的心情
都没有了,跟家人也话不投机,再想想还是半年前跟老公去看过电影…..,天啊,再这样下去,家都要毁了,什么狗屁高薪?老娘不干了!”
没错,我们常常鼓励女人要有独立能力,最好能顶半边天。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了家庭才真正理解什么叫“力不从心”。你以为忙得连发脾气的时间都没有是好事吗?不是的,你在酝酿着火山爆发,还一不小心就殃及家人。
去找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吧,就算起步有点低,但胜在忙中偷乐,毕竟人最终追逐的都是快乐,快乐也是坚持下去最好的理由。
谁都无权干涉你的工作和喜欢的事,就像你也无权阻止孩子想你、粘你一样,因为他看到你,也看到了快乐。成人的世界五彩缤纷,而孩子的世界,可能一天当中她最想表达的是:爸爸(妈妈),你什么时候下班?我想你。
所以,希望你我都不辜负在家的每一点时光。
2、承认孩子正处于“好动”期,这是年龄特征,不是缺点
当了爸妈后,聊天的主题往往都转到了孩子上。以前有人夸我两个孩子乖巧听话,我常常摇头笑之:你看到的不是事实全部。
真要说起孩子的调皮好动,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呢,可是谁都清楚这只是家长们的聊天方式而已,但凡还能拿出来聊的,都不是什么问题。
曾经遇到过一位开小超市的中年女人,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为人爽朗,平易近人,我管她叫靓姐。
那天因为要给孩子买遮阳帽,我就顺口聊到了日常育儿“琐事”,她一直微笑地听着,我渐渐觉得奇怪了,她为什么对自家孩子只字不提?难道…..
正当我略显尴尬时,有位大爷扶着一个大约十岁的男孩走了过来,男孩表情呆滞,大爷对靓姐只说了一句:“是不是现在去做治疗?”
靓姐应了句:“是,马上可以了”
然后她向我笑笑说:“我得带孩子去医院了,你看还需要什么找那个服务员就行。”
后来我才得知,她的孩子是先天性脑瘫,智力很低,基本没有自理能力,平时在家除了吃拉,就剩发呆和睡觉。
我当时真为自己的无知深感抱歉,突然又觉得自己平日“太作”:当我们还在为孩子好动头疼的时候,想想那些身患疾病孩子的家长吧,他们有多想自己的孩子能正常地跑一跑,跳一跳,恢复这个年龄该有的活泼与阳光…..
当我们还在抱怨“熊孩子”多麻烦时,想想那些家长,生了孩子,却眼睁睁地错过“孺子可教”的机会,背上了那份与日俱增的担心……
所以,孩子正处于探索,好动期,我们都应该收起自己自私狭隘的想法,别盲目要求他听话,一味要求他安静,而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引导他规矩,知进退,懂分寸,他该有他的样子。
3、以身作则,不要“说一套做一套”
有一次猴爸好不容易下早班,突然想起看电视,这时两只“猴子”跑过来嚷嚷:“爸爸,看XX动画片吧。”
猴爸有点不奈烦地说:“你们玩去,不能看那么多电视。”
两只猴子哪肯罢休:“为什么你能看,我们就不能看。”
猴爸有点生气地丢出一句:“大人的事,小孩能管吗?快玩去!”
见两只猴都嘟起嘴一脸的不爽,我“亲自出马”了:“爸爸好久没看电视了,就让他看一会吧,妈妈陪你们玩游戏,好吗?”两只猴这才作罢。
事后我跟猴爸聊了下:
1)自己想看电视,孩子凑过来干扰,试试三种选择:
A、索性大家都不看,一起玩游戏;
B、跟家人商量,看谁照看一下孩子(都不是机器人,谁都希望能休息一会,所以要学会向家人“求助”啊)
C、将心比心,跟孩子说实话(这部片爸爸等了好久,终于有得看了,让我看40分钟吧),大多数孩子都是讲道理的(实在不行就返回A、B)
我们要避免说一套做一套的说法(比如上面那句“大人的事,小孩能管吗”,还有命令孩子收拾东西,自己却常常是甩手掌柜)。这种“严于待人宽以待己”的育儿观,迟早会被孩子看出“不公平”,这样的结果:你在他心中威信全无,而且因为受你影响,他以后极容易长成恃强凌弱,目中无人的小霸王。
4、珍惜“父子、父女”时光
那天我去接两只猴子放学,沿路带他们去公园玩了一小会然后有说有笑地回家,我忙着做晚饭,他们俩就在画画。
正当我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时,3岁多的桐桐欢叫起来:“妈妈,快来看!”我闻声快步过去,只见他画了个七彩棒棒糖,他开心问我:“好看吗?你能帮我写上“送给爸爸,你辛苦了!”这几个字吗?”我笑了笑帮他写上,然后逐个字指着念给他听。
他满意地笑了,放下笔然后小心翼翼双手捧着画候在门口,估计想给猴爸营造惊喜。
我突然想到以前猴爸总开玩笑说:“哪个孩子到最后都只记得妈忘了爸,谁踏进门都先问:我妈呢。”呵呵,现在猴爸的观念应该会有所改变了吧,就算再忙,你仍然是孩子的爸爸,孩子永远都想获得父母完整的爱。
大人的忙,即使不用说,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小小的他们以为耍可爱能让爸妈放松和快乐一些,只是没想到,爸妈会把自己推得远远,有时还生气地说:“你走开!我正烦着呢”。
每位家长都该想想,是不是有很多时候只看到了自己,误会了孩子?如果我们都能看见孩子,育儿观完全可以求大同存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