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新房,因为资金问题,买了一楼。
刚搬来住的时候,真是惊又喜。一直住在高层,要么临近要么靠近马路,天天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人声车声,甚嚣尘上。新房在小区的中心位置,远离马路,远离喧闹。门前有一株含笑,一棵香樟,窗外栽满了低矮的女贞还有栀子花。我把后门的阳台打通,开了一个后门。后门口是被绿植隔出来的大概十多平米的空地,有高高的树、青青的草。鸟儿在枝头叫个不停。下雨的时候,雨落在窗外的植被上,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小时候乡下的老屋,躺着床上,听着落在大地上的雨声,安稳地进入梦乡。一下子爱上了这里,这简直就是城市生活里的桃花源啊!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我发现了问题。因为后面的空地,后面楼每天有人跑来晒被子,晒鞋子,甚至在树上拉上绳子,晒内衣裤衩。于是大红大绿的各色衣物每天在我门外、窗前迎风招展。甚至有人跑到我窗前窥探。没办法,有人来晒,我便提醒他,物业不允许在绿地上晾晒,而且在树上拉扯绳索,会影响树的寿命。可是,并没有人理会我,照晒不误。我只好守在门口,看到有人来晾晒,就进行制止和抗议。终于有一天跟后面楼上的一户吵起来,他把晾衣架直接架在我后门口。很多人围观,还有人在楼上看热闹。我知道这样的时候,不能退让,否则,以后这里就是晾晒场。我跟对方大吵一架。我的抗议影响了晾晒者的共同利益,于是三三两两有人表示不满。先生一看众怒难犯,于是出面斡旋。我虽然半推半就,结束了争执,但我知道无论如何,这个立场我必须得坚持,否则以后状况会越来越恶化,人家会把衣物直接晒到我窗口。吵过一架以后,来晾晒的人少了些,但依然不断。
我每天看着那些飘在眼前的花花绿绿衣物,特别窝心。这样过日子可不行,于是我想出一个办法。我打了两个大晾晒架,一边一个横放在空地出口处。偶尔我自己有时晾晒,但大部分时候,晾衣架都是空着的,慢慢开始有人在上面晾晒,我也不说什么。只要有人晾晒,我便不晒了。我还特意跑到跟我吵架的那家门口,跟他们说,我知道他们住二楼,家里小孩子多,晾晒不方便,我打了架子,如果需要,可以在架子上晾晒。不用扛着衣架,楼上楼下地跑,也不方便。这一招果然管用。从以后,来架设衣架的人渐渐少了,大多在我的衣架上晾晒。我的衣架也慢慢成了公共晾衣架。但我还是很高兴。起码晾衣架离门窗比较远,不用天天看着各色衣物添堵。我既照顾了他们的需求,同时也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彼此总算是取得一个共识。
再然后,我在后门口和窗外,栽了蔷薇、月季和芭蕉,等于间接标明出不便晾晒的区域,又美化了环境。月季花开了,五颜六色,吸引了很多赞叹的目光。芭蕉已经亭亭,雨天,总会让我想蕉叶题诗的雅趣。美景共赏,雅事同参。时间长了,和周围的邻居有渐渐地形成了默契,他们不会到我的门口和窗外乱晃,我也欢迎他们来我的晾衣架上晾晒衣物。各得其所,各享其乐。
想起杜甫劝解邻里关系的诗《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看来无论古人今人,都需要处理好邻里关系。我们能做的便是在人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和谐共处,安居乐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