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不是一个擅长读书的人,不管是小说还是教材,都不是很喜欢去读,比较喜欢一些有视觉画面感的东西,举个例子那就是有拍成电视剧的,绝不看原著。记得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很喜欢跟一对姐妹花在晴朗的周末,蹬着自行车哐啷哐啷的去镇上的新华书店玩耍,一趟就要蹬上二三十分钟。在那个花季雨季的岁月里,大家都很喜欢看一些笑园爱情小说,他们也不例外,我每次都能听到他们边看边偷偷地笑得咯咯响,一个下午三四个小时他们就能把一本书读完,在回来的路上可以讲述的绘声绘色。我其实是都没有看的,但要问我到底都去干吗的,我也是实在没有了记忆,好像就比较喜欢书店的那种感觉,因为每次看书效果总是不好,速度慢,还总是看不透,记得有一次他们推荐我看《那小子真帅》,我们同一时间开始看,时间滴滴答答过去了一下午,她们说看完了可以回家了,我才看了50来页。年纪大了以后发现这真是一种病,得治,我总是会拼命买书,什么别人推荐的、豆瓣刷到的、凑运费的!、拼单的,各种买,但是直到现在,还有好几本是快递没有拆封的。上学时代买到的第一二本名著是《围城》和《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现在已经成为泛黄的“旧课本”,可以展到博物馆了,但页与页之间却还是如此的紧致。为什么没有读呢,说白了还是因为不会读。
有幸接触到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去读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我对这本书的最大感受。这本书就如何阅读的问题给出了十一个规则,从最浅层的你应该知道你所在阅读是是哪一类书,到阅读是要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层层推进。同时在整本书的结构安排上按照阅读的层次、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最终目标的逻辑机构开展,并重点拿出了一段篇幅介绍了分析阅读的层次,整本书的架构和逻辑安排的井然有序,整本书主题突出。
对我目前的阅读水平来说最实用的部分是在分析阅读这个部分。正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样,我们通常在看书的时候,看了后面就忘了前面在讲什么,于是通常就会翻回到前面去看看,这样的读书方式就会导致看书进度慢。其实出现这个问题也没有关系,只要往下读就可以了,在读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在读完一本书之后要试着用一段话将整本书的结构及内容阐述出来,书本是作者思想的集合,对某些事务思考的结晶,或者是对解决某些问题的所思所想,读书就是要参透其中的奥秘,走进作者的思想境界,这样才能与书本合二为一。在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后,我们才能达到最后的主题阅读,深入研究不同的作者对事情的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