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发展到今天,只要你不是在做一项高精尖的技术,或者是一个全新的品类,整体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的博弈。直接寻找增量的成本与日俱增,而维护自己的存量,提升复购,再借由口碑达到消费者自传播,来完成增量目标这一条曲线救国之路才是现在大家都应该要走的(以下以餐饮业说明)。
搞清楚什么是你拥有的。品牌或者门店开业后有一段接受市场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会持续三个月左右,如果熬过了这三个月,你还能以盈利的姿态站在这个市场上。证明你做对了什么,通过了市场的验证,那么在这个节骨眼上,需要抓紧进行复盘,把之前建店或者创立品牌的模型猜想翻出来,对照着现在消费者的消费特征,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如果是一样的,那么证明模型成立,你可以沿着自己的模型继续下一步的经营或者扩张;如果不一样,那情况会比较复杂,你肯定误打误撞满足了一个市场需求,一定要把这个需求点挖出来,因为这是个宝贵的财富,就算刚开始的猜想出现了意外,但现在如果能挖出这个需求,就可以围绕这个需求进一步经营。而另外一种开业三个月不能盈利的情况,那肯定是错了,建议直接斩仓止损。
搞清楚什么是你要的。品牌和门店在三个月的市场检验期活下来后,需要迅速调整姿态,因为这三个月既是检验期,也是高光期,由于新鲜感,这段期间会获得高于平时的曝光和流量,而之后在流量下降后怎么持续盈利,或者说怎么持续维持流量,就要搞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无非两种情况:一是横向扩张。既然模型是对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再选一个城市进行投入,或者在同一城市继续扩张,形成规模;二是垂直经营。在挖掘出了需求点的情况下,就可以围绕需求点进行首次推新,维持热度和新鲜感,另外继续打磨自己的拳头产品,增加壁垒,保证在这个市场的位置。
搞清楚什么是你可以放弃的。在建店之初,为了活下来,我们肯定会同时打出好几个点,比方说菜单上肯定会大而全,涵盖了一整个大品类,但是在后续经营中,我们就需要开始做减法,搞清楚我们可以放弃什么,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是淘汰瘦狗产品,减轻库存压力和损耗;然后轻装上阵,带着更轻盈的步伐继续扩张或者有更明确的方向做推新。以上所说,无非是让品牌更加聚焦,只有像聚光灯一样,才更容易让人看见。聚集自己的全部力量打一个点,才有可能杀出重围,东一枪西一炮的必将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搞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前期赚到了钱不要开心得太早,因为你是暴露在市场上的,不出三个月,就会有模仿者跟上,分薄这块蛋糕。如果要在即将到来的厮杀中活下来,就要明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换言之自己的壁垒在哪里,为什么只有你能做到,而别人做不到。特殊供应端成本低?祖传秘方?特殊地段黄金铺位?这些可能可以成为前期的壁垒,但长期来看,肯定需要上升到组织层面的复合竞争力,做品牌是个得分游戏,如:上游供应议价能力+2分,产品结构设计以达到标准化生产+3分,通过厨房布局和菜单设计降低人力成本+3分,员工利益分配制度合理提升服务质量从而导致客户体验上升+5分……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得分游戏,而把这些分数加起来,得分越高,核心竞争力越强。
品牌的存量市场博弈,像极了个人的修行,只有让自己不断充实起来,强大起来,才会更有话语权;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外在宣传和包装,来获得短期的关注,这注定会掏空你的所有,却又无法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