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的公众号上看到一篇谈读书的文章,说起年尾很多人晒的书单,说起年初很多人立的关于读书的flash,说起一些读完一点书就发书评的人,说起读流行书和读经典的人,说起读书的社交性质,说起读书的速度与买书的速度不匹配。这不说的就是我吗?他们的观点无非是想说清楚读书是私人的事,是一件只能让人觉得快乐的事。可是,读书时不标记,不写读后感,只是读了书,不晒书单的人,就真的是真正读书的人吗?未必吧。
我朋友圈里有一位非常厉害的书友,他的文笔很好,上天赏饭吃的那种,他总是会时不时写一些书评,发一些看到有意思的句子,我会去找他推荐的书,自己也翻出来看看,时常会觉得受益匪浅。好东西不就是用来交换的吗?好书,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偷偷看呢。说到买书的速度和读书的速度,我承认,我总是买的多,看不完,我从公众号上看到了一句喜欢的话如果是出于一本书的话,我就很想买下它,这个习惯不好,我知道。因为这句话未必能够代表这本书的全部,可是我就是喜欢,经济允许的话,我还是想翻来看一看。
在关于书评,做完一件事,回过头来想一想,总结一下,会不会更好一些呢,读书也一样啊,书评还谈不上吧,也就是个读后感,随便写写呗,既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给自己读完的一篇文章一个交待,时不时书上标一标,划一划呗,不动笔墨不读书嘛,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难发现,真的读过的话,书中的大旨内容,其实相差并不甚远,比如读张爱玲的书,会发现她并不是相信爱情的人,她要表达的是感情的本质,想要告诉人们该如何平心静气的和自己相处,即便是那篇名叫《倾城之恋》的小说,里面讲述的爱情也是苍凉多于温暖,无奈大于选择。
说到立flash,很惭愧,我妈小时候常跟我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志恒立,我就是那种常立志的无志之人,想的多做的少,我自己都知道这是毛病,,但毛病归毛病,自己归自己,常立志总好过从不立志。但立志读书确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你要是喜欢读书,根本不需要刻意坚持,那是一个十分自然而言的过程,只要闲下来,床上,桌子上,书包里都是有书看的。你会下意识打开看,这从来都是主动选择的,如果读书成为一件很被动的事,那么对于阅读的体验一定是痛苦多于快乐的。
关于读书的类型,我是中文系的,我现在喜欢的书大多是严肃文学,鸡汤励志成功学,心理学,青春文学郭敬明饶雪漫之类的书,以及爱格非言情非魔幻之类的杂志,我基本是不喜欢的,或者说已经过了喜欢这类书的年纪。文学类书籍包含了这所有的一切的,看《平凡的世界》,你会觉得励志,看张爱玲的小说,你会了解恋爱心理。文学中所具有的慈悲是其他很多类型的书籍所不具备的,例如当下有很多书教人如何提高情商,如何学会好好说话,如何在职场上如鱼得水,还有很多带有文艺范儿的旅游美食之类的书籍,这些书当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还是缺了一份感觉。
几年前我最喜欢的作家是刘同,最爱的书是他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那是一本我看了至少两遍的书,曾经给黑暗中的我带来了很大的力量。如何评判一本好书,如何评判一本书值不值得一读,这取决于读者,而非书籍本身,也就是说一本能让读者有情感上,心灵上,思想上体验的书,就是值得读者一读的书。
在我们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往往会喜欢不同的书,高中的时候,我是不喜欢学文言文的,不喜欢唐诗宋词,也不喜欢看《红楼梦》,去年学校有个选修课,智慧树上南开大学的张静教授开的「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听过那课之后,我成功喜欢上了古典诗词,今年古代文学课主要讲的是元代杂剧和明清小说,听过老师讲的“三言二拍”、《金瓶梅》、《红楼梦》等,我成功喜欢上了古典小说,但文言功底毕竟很差,要看懂《聊斋志异》还是做不到的。可能要等以后好多年才能真正喜欢文言文小说。读书就像谈恋爱,当真正有感觉的时候,你才会觉得舒服,没感觉真的勉强不来,就像我曾经真的对古典文学提不起任何兴趣,而现在却已经有感觉了。就读书而言,只要有了感觉,其他的一切都好说,而且这种感觉是可以随着时间和积累培养的。
但有的人喜欢读书,有的人不喜欢,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
虽然对于阅读的体验可以交换分享,但读书确实是私人的事,比如借书,我不喜欢借书,除非是同样和我喜欢书的人。曾经有提议说让不同的人买不同的书,自己读过之后和别人交换,这样不仅节省了财力,还可以让书籍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我并不这么觉得。因为对于爱书的人来说,书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曾经我将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借给一个朋友,她又未经过我的允许连续辗转借给好几个人,等我的书再次回到我手上时已经变得皱巴巴,脏兮兮的,可我当初借给她的时候,还是很新的一本书。不喜欢借书,无非是因为害怕被借方不懂得爱惜,毕竟那书是自己喜欢的东西。
最后关于读书对人的影响我觉得是接受,看过很多文章,关于读书如何如何影响一个人,如何如何促进一个人成长的,什么改变气质呀,提高语言表达呀,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呀等等等等。但读书最重要的是修炼两颗心,修炼一个人一颗宽容差异,理解无奈的慈悲心,修炼一个人接受人生无奈却又懂得如何好好生活的自信心,阅读从来不是教一个人多么光鲜复杂,它只会教会一个人如何简单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