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住在修鞋匠家的人
本段主要叙述了在1915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瑞士却从一个代表和平的绿洲变成了间谍们的居住地,无论是工业家,或是记者,又或是名流,以及是出来旅游的人,都无一例外的背负着刺探情报的“重任”。
入住瑞士的德国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电话都会被接听,行动被监视。
不过,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只有一个人的报告极为稀少,他就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化名列宁。
在世界大战时的瑞士中,他与妻子隐居在一个修鞋匠的家里,他的生活极为自律,在别人眼里他只是一个身材矮小的普通人,但是只有社会主义者知道,他不仅是一家俄罗斯人流亡者般的激进小刊物的编辑,更是某个特殊党派的领袖。
实现……
本段主要叙述了在1917年3月15日,列宁得到了沙皇被废黜,成立了临时政府,更重要的是,俄国自由了。此时此刻,列宁觉得那些死于世界大战的人并不是无谓的牺牲,而是为了一个自由,平等和持久和平的新国家的献身。
他们欢呼,雀跃,他们不必再用假护照隐姓埋名的回到俄国去,可以正大光明的作为自由的公民,回到自由的土地去。
……和失望
本段主要叙述了那些认为马上就可以光明正大回到俄国的流浪者们认识到了那些俄国革命的消息其实是假的,但其实也谈不上假,正确来说是一次由英国和法国的外交官所窜动的宫廷政变而已,目的是为了阻止沙皇与德国媾和。不是俄国流浪者们准备为之牺牲的革命,而且,列宁很快的认识到,米留可夫只把温和派的社会主义者迎接回国,而把那些真正想进行革命的激进派拒之国外。
列宁抱着最后的希望,向着彼得格勒发去无数封电报,可是都石沉大海,没有希望。
此刻,列宁真正的意识到,他不能再留在瑞士,他必须回到俄国去,必须从事自己的革命,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取道德国:行不行?
瑞士处于意大利,法国,德国和奥地利的中间地带。而作为革命者的列宁要取到协约国是根本行不通的,而作为俄国公民,取道德国也是不行的。可是德国的威廉皇帝却热情的接待了列宁。
列宁也明白,这一行为只要开始就会使自己的党和事业遭到诋毁,要受到他人的怀疑,而且他一旦实现自己的立即媾和的纲领,就会成为千古罪人。
他虽然知道瑞士的人已经在跟俄国谈判,但是这一方法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他不能再等,他回到俄国的每一天,每一小时都事关重要,因此他只能铤而走险,承担所有责任与德国谈判。
协定
正因为列宁知道这一步会引起轰动,所以他尽可能的公开行事,瑞士工会书记受他委托向德国公示提出条件。这个德国公司在与,谈判之前就已和俄国流浪者进行过一次谈判,而列宁却超乎了他的想象,没有像德国提出什么要求,只是向他们提出条件,不得检查俄国人的护照和个人,俄国旅客需按正常的票价支付旅费,不能以任何方式让旅客离开车厢。
这份报告一上交就被鲁登道夫表示了同意,他们也不能再等,因为美利坚合众国在1917年4月5日向德国宣战,所以他们无条件答应了列宁的条件。
3点10分,当列宁到达火车站,并选了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座位后,世界时钟的走法就变了样。
封闭的列车
列宁乘坐的这辆列车,就如同一颗炮弹一般,里面的乘客就是火药,而列车就是炮弹外壳,这颗炮弹飞越了整个德国,飞向彼得格勒,到了那里,他们用了早餐,也买了新的衣服,并且到达了俄国边境。
这一炮击中了
列宁在俄国土地上的第一个举动就充分的显示了他的性格,没有朝任何人看一眼,一头就埋进了报纸堆里,他发现自己的报纸并未坚持足够的国际主义立场后,气愤的把报纸揉成一团,他觉得自己回来的正是时候,不管走向的胜利还是走向毁灭。
列宁却感到了不安,到了彼得格勒,米留可夫会不会立即将他逮捕?但对于这个问题,事实做出了无声的回答,当列车驶进站后,车站前的广场并不是米留可夫的人,而是成千上万的工人,与带着各种武器保卫他的卫队,当国际歌响起,这个昨天还住在修鞋匠家里矮小的人,已成了俄国所有公民们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