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只有当我们提出了问题,我们才能在得到答案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而作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也应该提出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本书在整体上谈了什么?(2)、作者具体说了什么?(3)、这本书有道理吗?(4)、这本书跟你有关系吗?
这是本书第五章的内容,今天在重新重新引用是因为在本章的内容中一再的提到,使我进一步的认识了这四个基本问题的重要性,所以觉得有必要再摘抄一次。
我们常常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第二篇的部分,关于分析阅读的规则是通用的,但由于书籍分类的不同,使得这些规则的应用在实际的阅读中也应该进行一定的变换,而本章的内容,就是围绕阅读实用型的书。
何为实用,就是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但这里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总而言之,就是,书只是告诉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能否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行动。
说服的角色
你购买一本实用书,就是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从而知道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方法。而反过来说,作者在写一本书的时候,就是需要他所说的方法能够说服读者。
所以,所有的实用作品中都混杂了雄辩。作者会使用一些具有迷惑性的技巧来说服读者。作为一名真正读懂了一本实用书的读者来说,要能觉察到某一段话是“情绪用字”。他知道自己是被说服的对象,他有办法处理这些诉求的重点。
这和实际生活中的推销是一样的,像我,在很多时候下,都无法拒绝人情上的推销。所以我在想,阅读上的这种抵抗是否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如果生活中就是一个感性的人,或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他实际生活中就很容易被说服。那么,他在阅读这样的书籍时,是不是本身就是处于劣势?就像那些看了穿越剧真的就相信会穿越的人,竟然还模仿电视上的情节来寻求穿越。
看来,理性的人,在阅读上也是占有优势的。
赞同实用书之后
实际上,很多人在读完一本书的时候,虽然觉得很有道理,但没有行动,而将这一切归结于是自己偷懒或太累了。作者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觉得:“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到底代表什么意思。那就表示虽然这个读者表面上同意了作者的结论,也接受了他提出来的方法,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同意,也没有接受。如果他真的都同意也接受了,他没有理由不采取行动。”
在实际生活中要采取行动,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难的。虽然我们总是说: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那么就没有任何的困难可以阻碍你。可是,我还是认为,就算我同意一本实用书的观点,我还是有可能不采取行动。
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个读者想健身,一本关于健身的书中讨论了跑步对于健身的好处。读者认同这个观点,但他的腿受过伤害,跑步对于他的腿部负担会很大。那么,就算他再赞同作者的观点,他就不可能去跑步了不是?不过他可以通过走路来代替,但作者很难考虑到这么特殊的情况。
上面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我觉得这种情况还是存在的。但作者在本章中也提到了:实用性的书多少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可以应用在同类型特殊状况中的通用规则。任何人想要使用这样的书,一定要把这些规则运用在特殊的状况下,因此一定要练习特殊的判断力才行。换句话说,读者一定要能加上一点自己的想法,才能运用在实际的状况中。他要能更了解实际状况,更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将规则应用在这样的状况中。
所以说,活学活用的人才是最厉害的。就像数学的公式谁都会,但考试就有100分和60分的差异。
本书就是实用型的书,如果我们阅读了本书之后,还是没有采取本书提到的阅读规则来阅读其他的书,那么,除了那些极其特殊的情况外,我们应该就是不认同这本书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