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岁做什么,未来才不会后悔?》
这是今早刷一个微信号,看到的标题,然后大致猜了下会写什么,毕竟现在写这样文章的人蛮多。我很好奇这个我一贯很喜欢的微信号会给出什么样的结论。
嗯,出乎意料的是,它什么也没给你,就是一个空空的标题,没有内容,倒是下面的留言一堆,这里我截了图,发现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特别是前几名的。
这样的建议都很好,也都很对。当然,一千个人可能给出一千个答案,并且可能每个答案都有道理。但是,事实上呢?
事实是不管是你做到了哪一种,不管你成就自己什么样,等到未来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可能都会后悔。
二十多岁是什么时候呢?按照中国的教育制度,二十岁一般情况是读大二,二十多岁就是从大三大四,到找工作,工作渐渐稳定下来的一个阶段。这中间有个选择过程,恰好在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的选择过程,可能对未来的影响会很大,但并不是决定性的。
而这个选择一旦确定,未来可能不会有太多变化。于是,二十多岁做什么就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这个时期,我们开始渐渐的真正独立,经济独立,思想独立,从我们的健康到我们的为人处事,都需要我们自己负责了。但无论怎样努力,我们是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什么都精确无误,什么都十分正确,于是就呈现出一个厚此薄彼的情况,总有些东西让我们未来觉得十分后悔。即便你此刻像个机器人一样什么都精确无误了,等到了后来,你可能会想,我为什么要像个机器人把我的青春都荒废了,导致我现在啥都不能干了。
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这样来分析,其实也有很多原因,按照主客体分类,主体上讲,人是社会属性的动物,与人相处总有一个比较的观念存在,于是,一旦有攀比就有对当年选择后悔的可能性;再次,人从本质上讲也是动物的一员,换言之,动物的兽性人也是有的。贪婪与欲望,人和动物都是一样的。既然如此,知不足便是常态,那么后悔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了。而从客体上讲呢,一句话概括,青春太美好,二十多岁,最美好的年华,做什么,都觉得浪费,以后自然而然的就后悔。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一想,二十多岁不做什么,将来才会后悔?从本质上讲,这两个问题,其本质都是一样的。而从语感,语法等方面讲,却多了一重紧迫感,比如说,你可以试着代入,这件事我现在不做,未来一定会后悔。好,这样想了之后,这件事你现在会做了吧,然后心里还多了一重成就感,我现在做的是我未来不后悔的事。时日渐久,你会发现你后悔要做的事情就慢慢少了。
比如说,我现在不和他说清楚,然后他就会不理我了,我未来一定后悔,所以我必须现在说清楚,好,你现在就去做了。这里,就会发现有一个鲜明的对比,前一个问题,不会后悔是一个泛泛的概念,仅仅是不会后悔而已,后者呢,则是一个后果效应,即后悔。就好像一个减肥的人,每次控制不下去了,想到如果现在大吃特吃,漂亮裙子穿不上,好友嘲讽,男友会分手,工作面试可能不成功等一系列可能后悔的后果,她还会吃吗?当然不会。这样子,等到未来想起,就会对所拥有的感叹,当年我是做了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啊。
也就是说,这样想,就从客体的一个心理层次部分的清除了后悔这一可能的出现。那么,怎样才能完全杜绝呢?毕竟人的社会性和兽性是同时并始终存在的。这里,明确的答案是——没有可能杜绝。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没有可能杜绝,那么这篇文章标题的提出有什么意义?换言之,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
当然有意义。意义有三点:第一,你明白了后果的出现,后悔会有,那么会不会对当前的时光多一份珍惜?事实是,不管前一个角度,还是标题的角度,都是在暗暗的提醒我们要珍惜。而珍惜生活,活在当下,从古至今,无一例外。这里作一强调。第二,你知道你会有后悔这种情绪的出现,他人也会有,任何人都会有,心里是不是少了很多忐忑?毕竟大家都一样嘛。而少了的这些忐忑,不安,我们会因此增加很多底气,也更容易面对。这其实很好理解,什么样的病人最可怕?不是病得有多重的人,而是那些讳疾忌医的人,这样的人病情才会越来越重。而当我们意识到后悔是一个正常现象,能够坦然面对,我们心底的后悔才会不增反减。第三,这个问题能够换个角度思考,那另外一个问题呢?事实是每个关于生命生活的终极命题,都值得我们换角度深入思考。我记得当初学习哲学的定义时,有这样一句话,说哲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哲学不过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的科学的总结。或许这个问题,不过是我个人的浅显看法,姑且能够算第三点吧。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的二十多岁,不管做什么将来可能都会后悔。但,它是如此美好,尽情珍惜,尽情欢喜,方不愧了青春。最后,以一句李白的诗句作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