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里说,城邦的领导者既不能是出身特别高的人,也不能是出身特别低的人。出身特别高的人容易跋扈,看问题、处理事情容易粗略、蛮横,而出身低的人看问题、处理事情容易琐屑,甚至刻薄。适合做城邦领导者的人一般是中等出身的人,既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处于这种状态的人观察世界、感受世界,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有着独特的品质。
我们常常忽略由于我们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待世界的方式就不一样。为什么大人和小孩说话的时候要蹲下来?当大人蹲下来说话的时候,是在通过一种场景和视角的切换,获得某种原来没办法感受到的东西。
在认知心理学上,一般把phronesis定义为处于一级认知与二级认知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这听起来很抽象,解释起来就是:一级认知是直觉的,基于经验的认知;二级认知是理性的,计算的,从现象里抽身出来的认知。而phronesis这种认知,顺从规则,遵守原则,它感受问题、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充分依赖于场景、常识和经验,依赖于细节。
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的《刺猬与狐狸》这本书里讲到phronesis的时候说:具有这种智慧的人,尽管他不是站在外部的制高点来观察问题,但是他能够更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生活中那些被遮盖部分的特征和趋势。尽管无法描述它,但他比那些从表面看待事物的人认识的更深刻。有些人试图借助解决表面现象,来处理我们日常经验中相对容易察觉和容易控制的部分,他们创立了荒谬的理论,在实践中遭遇到了失败——这说的就是批评家式的人物。
我们讲学习和认知升级,常常是在同一个层面上反复循环的单环学习。比如你可以在理论方面越来越在行,可以了解更多的模型,你可以像咨询师那样对一个问题有高屋建瓴的看法,但这不是升级,这也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要从一种认知方式切换到另外一种认知方式。
wbf
很多问题和冲突就来源于我们所在的位置不同。不能感受对方所能感受的。
很多问题的解决,在于我们了解对方真正的诉求,在于长期看平衡了其中的利益关系。
要么控制情绪,要么立刻离开这个环境。
角度,多些角度就能理解对方了。
在巨大的冲突中,大部分是情绪占主导。这个时候如果说: 好的,可以考虑按照你说的办,待我再准备一下。先把情绪降温,然后待心平气和,很多事情就容易化解了。毕竟要么选择更大的暴力,要么选择冷却。事缓则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