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提笔和你说些什么,但是灵感总是要么消失得太快,要么就是太过碎片化。生怕哪一天失去了琢磨的能力,赶紧用随笔方式记录下来。那些身边人的事,我听到的,我看到的,林林总总全部写下来吧。
昆德拉说:“人处在一个真正缩减的漩涡中,胡塞尔所讲的‘生活的世界’在漩涡中宿命般的暗淡,存在坠入遗忘。”缩减好像是一种宿命。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的追赶笼罩着我们。在这个漩涡中,爱情缩减为性,友谊缩减为交际和公共关系,读书和思考缩减为看电视,大自然缩减为你我在手机屏幕中的壁纸,对土地的依恋也缩减为旅游业,真正的冒险精神缩减成了假冒险的游乐设施。总之,一切精神价值都缩减成了实用价值,这所有的缩减你只需要探着头肯定能够捕捉到。
漩涡人生我们无处可逃
平常的一天工作日,你一如既往的两点一线在换乘地铁的路途中,前面有一群人抬头看向天上,我想这个时不管你是否会驻足下来,但你肯定会抬头看看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从众效应。这种感觉好像是早晨起床如果我没有刷微博、抖音、朋友圈,我就被整个世界边缘的感觉。从众效应的名词解释为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写到这,我突然想到了儿时我们千篇一律的“我的梦想是...”听说长大后只有13%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其实这就是在我们成长过程当中受到了大大小小的漩涡影响并改变了我们向前的方向。你也许可以逃得过选择大学专业时,就业率考量漩涡,但是你可能逃不过在毕业时选择一份起点高、回报快的职业。你也许逃得过父母在三十岁前疯狂的催促你的人生计划,但是你可能逃不过身边的朋友都结婚生子,而你还在吃着狗粮的寂寞。你也许可以逃过大批人钻进“牛市”试图四两拨千斤的自作聪明,但是你可能逃不过某楼盘销售人员朋友圈如雪片般楼市即将疯涨“消息面”的蛊惑。以前出门就是江湖,现在打开手机全是漩涡。“某主播月入10万+”、“零基础教你如何通过写作月入5万”、“你的认知还没有升级吗?入群和精英做朋友”,这些标题或者新闻都是我们打开手机莫名就会出现在眼前的消息。在这个时代,好像一切都可以被实用化,或者说,如果你的内容不实用,根本就没机会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我们打开朋友圈,突然看到一条朋友转发的推文,题目是“不用跑步,不用撸铁,不用控制饮食!这个方法真的让我瘦了三十斤”,你可能会怀疑,但是你还是会点进去看一下,生怕某个最尖端“科学”被你忽略掉。结果当然是白纸黑字写着“醒醒吧孩子,有这样的方法请你给我一个”。我们都懂得大道至简,也都听过“道理听了很多,但是仍然过不好一生”的金句。比如如果你想以写作为生,市面上你可以找到大量的“零基础课”,他们会说很多写作的套路和所掌握的经验。我不敢说完全没有意义,但是其实想要写作有且仅有的唯一路径就是多看书,多动笔。知识者们很害怕你花了200块人民币如果只给你六个字,你会觉得上当了。所以很多经验就像是小时候写作业时的磨洋工,那泡尿你有也要拉,没有也要拉。
其实生活中的漩涡还有很多很多,身边朋友的小孩都吃了进口奶粉,我当然不能选择国产奶粉。他们都上了私立幼儿园,我家小朋友可不能上公立。企业开会布置完工作后,领导问还有没有问题,大家都没有问题,我不能提问,否则会暴露我的智商的。时间久了,我们见朋友,要有事才见,我们的家庭聚会变成了漩涡放大器,我们的公司里有且仅有流水线的工人,我们的人生好像迷茫又好像很清晰,其实只要跟着走就好了。小说家不再默默无闻的耕耘于某个未知的领域里,而是着急的把握着市场的脉搏,用广告手段提高知名度,挤进影星、歌星的行列。哦,对了,我们称之为跨界,无关对错,只是选择。但是恐怕文化慢慢就演变为大众传播罢了。
我也不知道如何面对无处不在的漩涡,只是越长大,你可能会发现耕耘的意义。你才会发现不管你是年少得志或是大器晚成,其实人生的终点都差不多。平均值的高才是真的高,而如果只追求人生中的某一个峰值,也许马上就会迎来人生中让你措手不及低谷。仅以此文献给喜欢斑斓世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