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影评
作者/京都物语
一、《小偷家族》是一部围绕着日本底层社会特殊家庭展开的情感电影。
“家”是一个很温馨很有凝聚力的名字,家是血缘的故乡,可是令人惊讶的是:整部影片里的家人却没有血缘,而是一个临时拼凑的六口之家。
他们老老少少栖居在低矮、破败、狭窄、肮脏的平房里。没有正式工作,没有美食,没有身份,靠着打短工,偷盗和奶奶微博的退休金过着半啃老的生活。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一起的呢?
是暖和爱!
二、是的,这是一个缺少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底层,却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或是被虐待、或是被抛弃、或是不受父母待见。
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家”,互相依靠互相协作,并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收获到了温暖与幸福。他们物质生活匮乏,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
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比在原来的家庭过得快乐。
电影的前半部很平常很生活化,很多场景似乎都有着日常生活熟悉的影子。不励志、不积极、无正能量却有着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影片告诉我们,在平等的背景条件下,层次相同的人在一起,不论贫富贵贱,都会产生快乐并拥有快乐的权利。
三、然而,透过这种平静,快乐的假象,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心知肚明,这种温暖、幸福如水月镜花般脆弱和虚无缥缈。因为这一切都是见不得阳光的。
他们每个人都有秘密,每个人内心都有过绝望和挣扎。生活对于他们是残酷的。
受生活所迫,除了短工外,柴田治只会偷盗,他能够教给孩子们的也只有偷盗,并自私、贪婪的把孩子们送上一条阴暗、罪恶的不归路。
他们抱着侥幸心理,逃避现实和道德谴责,颓废生活。
当然,偷盗是一种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之上的不耻行为,而他们却在这种行为中得到了充实与满足。
他们偷的不止是能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种能够让灵魂产生幸福错觉的麻木不仁。祥太和由里本身是纯真无邪的少年儿童,却在柴田治的错误教唆下对偷盗乐此不疲,并在这种快乐中找到成就感。
四、女主信代懒散、颓废,得过且过,宁愿生活在猪窝一样凌乱的房间里,也不肯把家收拾整洁干净。但她却是善良的,由里尿了床,她并没有谩骂与责怪。
她告诉由里:“真正爱你的人是不会伤害你的,而是会像我一样紧紧地抱着你。”那一瞬间让由里感受到真正的“暧”,两颗心靠得更近,她们彼此接纳与信任,尤里改名玲玲,与她们成为真正的“家人”。
也许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争吵没有打骂,就是幸福!这个镜头让人心酸不已。
影片的后半部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镜头就是一家人手拉手在大海边嬉戏。在善与恶,美与丑夹缝中的人生,除了沉重,贫穷之外,也会有美好的瞬间。
奶奶是个慈祥、善良的老人,她渴望亲情珍惜家庭里的每一个人。对于时日不多的她而言,垂暮之年有人陪伴,或许才是真正的“老有所依”。
所以,尽管她知道这一家人都在啃老和互相利用,依然很坦然的接受。并在死后给家人留下了一大笔钱。
她死后,柴田治和信代并没有太过悲伤,而是为了怕暴露身份,把她藏尸并继续冒领着她的养老金。
五、整个影片中,偷盗、诱拐、藏尸、窃取养老金……这一条条的罪状,看似十恶不赦,可是这阴暗的背后竟是打动人心的真情关爱,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爱着这个“家”。
亚纪去风俗店里靠出卖色相给家里挣钱。
祥太为了掩护妹妹,宁愿冒着被抓的风险暴露自己,实则也是一种自我救赎和对偷盗生活的厌倦。
然而,这个家庭的亲情也有瓦解和不堪一击的一面,面对祥太的受伤,一家人为了不爆露罪行而选择出逃。让我们看到了最冷漠的背叛与抛弃。
六、被捕后,女主信代却表现出了最无私的一面,因为爱,她独自承担了所有的罪行,这个亦正亦邪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她最善良 无私的一面,这样的信代,也让我们心疼和敬佩。也看清了隐藏在她平静、和蔼的笑容下人性的皈依......
影片的结局,柴田治和祥太背对背躺在炕上,他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听到祥太亲口喊一声“爸爸”,因为在他心里,早已把祥太当成了儿子。
送祥太走的时候,他追着车疯狂奔跑并呐喊,把对祥太的爱和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祥太在回头的时候,在车里轻轻喊了一声“爸爸”。
尽管这一声久违的“爸爸”,柴田治听不到,却真实地道出了祥太的心声。他已经从内心深处接受了柴田治,并让这份亲情得到了永恒与升华,也准确戳中了观众的泪点。
七、影片最后还有一个更加凄凉的镜头让人泪奔。被送回亲生父母身边的由里,生活得并不快乐。
她一个人唱着祥太教的歌,登上阳台,迷茫地巴望着外面的世界,将无人所属的孤独感渲染到极致。
她的眼里除了对爱和亲情的渴望,还有着对冷漠社会的无言谴责。透过那双清澈而绝望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是由里对那段短暂的“家”的情感的无限留恋与回忆。
也许,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早已把信代当成了真正的妈妈......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懂得了:在特定环境下,临时拼凑起来的亲情也能胜过血缘;人的终极追求,除了金钱、物质外还有担当;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是互相转化的,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人性最永恒和闪光的东西永远是爱和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