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知识链接——秦国历代国君姓名及顺序
1、秦非子,嬴非(秦嬴),公元前888年—公元前858年。
2、秦侯,未详其名,公元前857年—公元前848年。
3、秦公伯,嬴公伯,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45年。
4、秦仲,嬴秦仲,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
5、秦庄公,嬴其,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
6、秦襄公(立为诸侯),嬴秦开,公元前777年—公元前766年。
7、秦文公,名未详。
8、秦静公(秦竫公),未即位。
9、秦宪公(秦宁公),嬴立,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
10、秦出子,嬴曼,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
11、秦武公, 嬴说,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
12、秦德公,嬴嘉,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
13、秦宣公,嬴恬,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64年。
14、秦成公,嬴载,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60年。
15、秦穆公(秦缪公),嬴任好,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
16、秦康公,嬴罃,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9年。
17、秦共公,嬴稻/嬴貑,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5年。
18、秦桓公,嬴荣,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
19、秦景公,嬴石,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
20、秦哀公(秦毕公/秦㻫公),嬴稷,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01年。
21、秦夷公,未即位。
22、秦惠公,嬴宁,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2年。
23、秦悼公,嬴盘,公元前491年—公元前477年。
24、秦厉共公(秦剌龚公/秦利龚公),嬴刺,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43年。
25、秦躁公(秦趮公),嬴欣,公元前442年—公元前429年。
26、秦怀公, 嬴封,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25年。
27、秦灵公(秦肃灵公),嬴肃,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15年。
28、秦简公,嬴悼子,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0年。
29、秦惠公,嬴仁,公元前399年—公元前387年。
30、秦出公(秦少主),嬴昌,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5年。
31、秦献公(秦元献公/秦元王),嬴师隰/嬴连,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
32、秦孝公(秦平王),嬴渠梁,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
33、秦惠文王(秦惠王),嬴驷,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公元前324年改元)。
34、秦武王(秦悼武王/秦武烈王),嬴荡,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
35、秦昭襄王(秦昭王),嬴则/嬴稷,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
36、秦孝文王 ,嬴柱/赵柱,公元前250年。
37、秦庄襄王(秦庄王),秦异人/嬴楚,公元前249年—公元前247年 。
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秦朝
38、秦始皇,(秦始皇帝),嬴政/赵政(正)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21年。
39、秦二世,胡亥,公元 前210年―公元前207年。
(该节主要讲述大秦帝国的崛起时代——秦昭襄王时代。秦昭襄王,秦国第35任继位者,第三位王,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他在位的时期内,秦国的版图急剧扩大,为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325年,赢稷出生于秦国咸阳。此时的秦国在位君王为秦惠文王嬴驷,秦惠文王大胆任用张仪为国相,厉精图治使秦国与山东六国可以平起平坐,通过张仪的合纵连横之策(主连横——所谓连横是联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共同应对小国的合纵攻伐;合纵是一些国力小的国家,通过彼此组成联军威胁,甚至攻伐国力强大的国家),使秦国在战国中得到发展,壮大。同时在秦惠文王在位时期大举东出,至秦武王嬴荡在位之时,秦国已打通了东出之通道,秦国即将展开新的篇章。(秦惠文王在位战国图)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嬴驷离世。他是秦国的第一位王,在其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嬴荡继位。其在位仅四年,由于经过秦惠文王的励精图治,秦国国力日趋强大。秦武王赢荡,生性好战,在位期间发动了多次东出战争,攻占了宜阳——这标志着秦国东出之路的通道打通。公元前307年,年仅23岁的赢荡在洛邑举鼎而亡。而此时的嬴稷正在燕国为质,关于赢稷如何回到秦国继位,有多种说法,最可信的有两种:一,公子赢稷是在赵国与燕国的国力护送及秦国大臣的拥护之下继位为王。二,秦武王赢荡在离世之前告诉丞相甘茂接公子稷回国继位为王,此为奉王召之命。
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嬴稷正式继位为秦国国君,大秦帝国的马车进入了快车道。刚刚继位不久的秦昭襄王,由于年纪尚小,由其母宣太后与其舅魏冉代理国政。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八年,赢稷邀请楚怀王进入武关会盟,此时他心怀雄心大志,但是年纪较小,思虑不周,冒然劫持了楚怀王,将其押送至咸阳,并强迫楚王割让楚国北境三地于秦,楚怀王拒绝。秦国顺势出兵楚国,攻占楚国16座城池,并斩首五万。
公元前293年,秦昭襄王十四年。韩魏两国合纵,集结大军进攻秦国,秦昭襄王任命白起挂帅,派出12万大军,在伊阙之地作战,白起采用前后夹击的作战方法,击败了韩魏联军,斩首敌24万人(自秦孝公商鞅变法采用军功爵制,可通过耕战获得爵位。所耕种土地越多,种的粮食越多,上交的税越多,可获得相应的爵位,在战场上斩首敌方士兵人首数越多,可获得更高的爵位。)可见白起所击溃的不只是20余万。经过伊阙之战,韩魏联军自此再无实力,能够与秦国相抗衡,韩魏两国再也无法阻挡秦国东出统一之大局。
(伊阙之战战略示意图)
借着伊阙之战的胜利,秦昭襄王继续任命白起为帅,向韩魏两国发起了猛功,攻入魏国400里,迫使韩国割让200里土地,使秦国东出之路得以扩展。秦昭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8年,此时的秦昭襄王拥有称帝的想法,但是介于此时周天子的存在,如果冒然的称帝,必然会给山东六国一个借口致使他们再次合纵攻秦。于是秦昭襄王派出使臣到达齐国,邀请齐王(齐愍王)共同称帝,齐王听从了士人的言论,同意与秦王共同称帝秦昭襄王称西帝齐王称东帝。由于两国君王的称帝行为惹怒山东诸国,齐王率先退去帝王称号,其他国家合纵攻打秦国,秦昭襄王被迫取消帝号恢复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