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心理学家阿德勒先生,在这边书中,作者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缺陷与补偿、自卑感与超越、童年对人生的影响、梦境分析、母亲的作用、父亲的意义、出生顺序/排行的影响、犯罪心理、生活的意义.....还探讨了家庭、学校、职业、人际交往应该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每一个问题,都是与我们个人息息相关的。
读完这本书会给我带来很多启发,特别是自卑感与超越、家庭教育这一部分,作者用了很多篇幅分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某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且讨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这边书很适合想要了解自卑情绪,以及为人父母的读者,了解孩子成长教育中有哪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引导。
认清自卑的本质
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卑感,有些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无法很好的与周围的人互动,因此认清自卑的本质就很有必要,能让我们正视自卑的存在。
作者把自卑定义为: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会存在某些不完美,或者无法做到的事情,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短时间内又无法做到时,自卑感就容易产生。但是自卑感的存在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它也会激励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白岩松老师有次演讲中说到,当年他从北方一个小镇考到了北京的大学,他那时候很忌讳别人问他家是哪里的,他那时候很害怕同学们知道他来自小地方,以为他没见过世面,瞧不起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很自卑,后来他发奋努力,终于凭借出色的能力,进入中央电视台成为一名著名主持人,面对几亿电视观众侃侃而谈。适当的自卑感我们可以用努力去抵消,他让我们有了去追求更好的自己的动力,去超越自己。
家有儿女
孩子的教育是父母最重视的事情,如果是独生子女,父母可以将精力全部放在这个孩子身上,如果是多个孩子的时候,就很容易会出现一些问题,作者探讨了当父母面对多个孩子的时候,要如何去做好。
有许多人问:“同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差异怎么会这么大?”有些人认为是遗传的结果,但是作者在书中给出了更合理和科学的解释,作者举了个很形象的例子:我们可以把儿童的成长比喻为树木幼苗的成长。几棵同样的树苗种植在一起,如果其中有一株因为能照到更多的阳光,拥有更肥沃的土壤,它一定会长得比较快,而且它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其他各株幼苗的成长。它遮住了它们的阳光,它的根四处伸张,吸走了它们的营养。结果,其他幼苗自然会营养不良,发育也会受影响。
因此在一个家庭中,假如有一个成员过分跋扈,结果也是一样的。假如父亲非常成功或才能出众,孩子们会觉得自己不可能和他平等。他们泄气了,他们对生活的兴趣也会因此受到妨碍。因此父母不应在家庭中过分强调他们的成功,否则孩子们的发展便会受到阻碍。就像一些名门子女常常会使父母或社会大失所望,往往就是由于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家中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候没有把握好这一点。
同时在孩子们之间,也应该注意同样的事情。假如其中有个孩子天资较为聪颖或长得较为可爱,父母就很容易更喜欢这个孩子,他很可能夺走了父母大部分的注意力。对他而言,这是个得意的情境,但其他的孩子就会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就会憎恨这种差别待遇。有些孩子会丧失生活的信心,几乎都是因为他觉得家中另一个孩子更受偏爱。有时候,这种感觉并不见得完全正确;假如父母对孩子一视同仁,孩子就不会有滋生这种情绪的可能。父母应该技巧性地避免表示出来这种偏爱。否则天资比较优越的孩子会使其他所有的孩子蒙受阴影,并感到沮丧;他们会忌妒那个孩子,并怀疑自己身上的才能,他们的合作能力也会因此受到打击。父母只是在口头上说没有这种偏爱是不够的。父母应该时刻注意,在孩子们的心中,是否产生了认为父母偏心的疑虑,及时正确引导孩子的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