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天气不错,和妻骑着摩托带着孩子们去街上看龙灯闹元宵。
街上人群汹涌,摩肩接踵,汽车灯光和明亮的街灯参杂着路边商铺的霓虹灯光,总让我感觉注意力难以集中。人海之中也难觅龙灯身影,只有远远传来的鼓钹之声似乎在昭告这是元宵节。
不禁想起儿时的闹元宵来。
八十年代,随着物质开始丰沛,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一步步讲究起来,人们开始兴起了闹元宵,儿时记忆里最开心的怕就是元宵节了。
因为春节要和家人过年,家庭条件和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注定家长不会给孩子们太多的压岁钱买鞭炮,买上一封五百响的小鞭,得仔细的用小剪刀把编扎在小鞭中心的那根细绳剪断,然后慢慢的把小鞭解开,拆成一个个的小鞭炮,东点一个西扔一个的攒着放上一天。如果某一年家里发了善心或者隐瞒成功,也许会攒下五毛一块的私房钱,那时候就可以买一点炸声更响的“电光炮”或者在童年时看来“威力极强”的“啄木鸟”来放了。
但是不管怎样,鞭炮是攒不到元宵节的。所以闹元宵的时候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抢鞭炮的时机。
元宵节那天晚上,早早就催着家里吃晚饭,然后和厂里的其他小伙伴们约好集合地点,天刚蒙蒙黑,便一遍又一遍的催着小伙伴们快点快点再快点,我们看龙灯去!等到小伙伴们陆续的吃完饭走出家门,看着他们脚上的布鞋和身上有着大大口袋的衣服,彼此心照不宣的大笑,打着飞脚就往街上跑。
走到街上,最重要的是张着耳朵听,哪里有鞭炮响,哪里就一定会有龙灯。听到鞭炮一响,我们就会迅速地集合赶到放鞭炮的地点,龙灯是哪的暂时不会去关心,关心的是放鞭炮的人:如果是年轻人或者老年男性放鞭炮,那么多半是捡不到什么鞭炮的,因为他们不怕鞭炮炸手,多半会用拇指和食指捏着一挂鞭炮的最尾端那么两三个,等到鞭炮炸响到离尾端那么三五厘米时再扔到地上来,你扑上去时鞭炮便已经炸完了,什么都抢不到。最好下手的是那些年轻女性或者中年女性放的鞭炮,她们一般会怕鞭炮炸伤自己或者炸坏自己漂亮的衣裙,一挂长长的鞭炮点火后就多半扔地上了,这时候你看清鞭炮在地上的情况后只要勇敢地冲上去,用布鞋紧紧地踏着爆炸的部分,快速地伸手抓住那未炸响的部分往后一捋,一串或长或短的鞭炮便抢到手了。这时候你再往人多的地方钻进去快速溜走,便是主人家想追你拿回鞭炮都追不上。
等到如此操作上三五次,口袋里装满了鞭炮,再和小伙伴们碰头“分赃”完毕,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安心的看龙灯了。
一个龙灯队伍多由一个地方的许多人组成,最前面的是写着地名的牌楼灯,后面跟的是杂灯,多半是大人扎给孩子玩的,常见的是兔子灯,莲花灯等。有时也有蚌壳灯,里面有漂亮的女孩子化着浓妆,两瓣蚌壳绑在手臂上一张一合,或者有花船,大多是浓妆的中年妇女,双手提着打扮成船型的花灯,旁边一定会有个白胡子老头打扮的艄公拿着桨儿做着划船的动作。
然后就是响器组的乐师们,两个人抬着绑在滑竿上的大鼓,另一个鼓手跟着步伐咚咚咚地敲。我们常常追着大鼓喊“哈宝古,打代鼓,哈宝古,打代鼓”,待到鼓手骂人时又嘻嘻哈哈地跑开。大鼓旁边就是两个拿着钹的乐师切切切的敲。后边跟着的是负责照看烛火更换蜡烛的,还有拿着布袋兜主家给的瓜子花生糖粒子的,加上准备更换龙灯队的替补队员们,热热闹闹的好大一帮子人。再接下来就是龙灯队里舞宝珠的,一般都有三四个,举着挂满红布红绸的宝珠走在龙灯队的前面,后面跟着的就是龙灯队了。龙灯队大多是两条龙,龙头最威风最明亮,竹篾和红纸糊的龙头里面起码放了二三十根蜡烛,又高又大,没有一定的体力和技术是舞不来龙头的,大多是正当壮年的四五十来岁的老师傅才能驾驭得住。后面跟着是十来节的龙身,龙身是用竹篾和桑皮纸糊的,两节龙身之间用红布相连,最后面是龙尾,多半尾巴插着些带叶的竹枝,舞龙尾的多半是个瘦子或者体力非常好的人,因为龙尾的移动速度是最快的,移动距离也是最多的。听老人说,龙灯舞完后的元宵夜,会在河边把当年的龙灯烧掉,预示着送龙上天,这样当年便会风调雨顺丰收在望。
如果龙灯队所在的地方上有身手矫健或者习武练拳的人,加上有置办下来的行头,多半还会有两只以上的狮子。本地的舞狮也是比较接近南派的武狮,没有扎实的武术功底是不敢去舞狮的。狮头一般是个身材瘦小的年轻人或者少年,狮尾最体现一只狮子的功力,多半是“把式”担任。
那时候的县城里,看龙灯最热闹最好看的地方是百货大楼门前,因为那里有个宽敞的坪坪,龙灯和狮子舞得开。加上百货公司那时候是县城里最好最富裕的单位,所以放的鞭炮最多,放鞭炮的时间最长,而舞龙舞狮那时候的规矩基本是主家的鞭炮不停你的龙灯队狮子队是不能停的,所以最佳观龙灯的地方就是百货大楼门前。
元宵这天晚上百货大楼门前一般会早早的挑出几个一百瓦的灯泡,把门口宽敞的坪坪里照得亮如白昼,一侧的地上摆放着“品”字型排列的三张乒乓球桌,那是给舞狮队准备的秀场。远远的看见龙灯队来,待到行至百货大楼前,楼上的窗户里便会有人点燃一挂长长的鞭炮,龙灯队听到鞭炮声,便会舞动着在宽敞的坪坪里一番游动,一挂鞭炮还没放完,另一扇窗户里的鞭炮便已响起,龙灯舞得越发带劲,龙头跟随着宝珠忽左忽右的扭动,或而单龙抢宝,或而二龙戏珠,舞动得虎虎生风,旁边围观的人群中不时传出叫好之声。待到龙灯队退到一旁,舞狮队就上场了,先是在平地模仿着狮子的动作,两只狮子追随着舞狮人的宝叉时而匍匐时而直立,旁边还有两个拿着破扇子的大头娃娃不断的赶开围观人群给舞狮队留出足够的发挥空间。待到舞狮人放下宝叉吹着哨子跳上第一层桌子,两只狮子也毫不犹豫地跟着跳上乒乓球桌,又是一番舞动翻滚,这样一层一层攀上去,最后的高潮就是在顶层的桌子上直立起来采青。百货公司的青多半是用红绸捆扎着一条当时最好的长沙烟,待拿下烟后,几番舞动,然后纵身一跃从最高的桌面跳到地上来,紧接着一个翻滚,站起来得意洋洋地鞠个躬便走了。
一般到这个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开始慢慢的往回家的路上走了,一路上评价着哪哪的龙灯扎得好,哪哪的狮子好厉害那么高也敢跳,摸着口袋里抢得满满当当的鞭炮,仿佛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财富和最稳稳的幸福。
后来慢慢的,元宵节也开始变味了,龙灯队不要瓜子花生糖粒子而要红包和烟了,甚至不到初十或者白天就有龙灯队舞狮队去到一家家的商铺要红包的,那些年后,基本就不上街看龙灯了……
人到中年,常常想起儿时闹元宵的场景,不知道是在怀念元宵,还是在怀念自己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