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或者是因为翻译的原因,《万物简史》读起来很枯燥,我耐着性子断断续续花了近两周才看完这套《万物简史》,一度有冲动想将这本书作为助眠书籍。《万物简史》作为一本较为通俗易懂的科学研究发展史,通读下来,我并没有记住多少伟大的科学家,而是惊叹于生命的奇迹,倍感生命的珍贵。
《万物简史》从我们所处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开始说起,到我们的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再到地球生命的发展历程,最后是我们人类的生存之路。
一、宇宙的形成
我们所处的宇宙是没有边界,无穷无尽的吗?如果不是,那么宇宙边界之外又是什么?宇宙有没有一个起始时间?如果有的话,宇宙产生之前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些问题,《万物简史》开篇就从科学史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发展。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并不是恒古的存在(虽然确实很古老了),宇宙的形成被认为是产生于一个奇点,即宇宙大爆炸。自那个奇点开始,宇宙的空间实现从0到1的突破,并开始逐渐从1到N的扩张。时间也是从这次大爆炸产生的。宇宙大爆炸的产生释放出我们现在的物质的构成——粒子和宇宙基本力。漫长的扩张过程中,部分粒子逐渐在宇宙基本力的作用形成各种各样的星系。简单来讲,我们现在的宇宙就是从一次大爆炸中形成的。
二、我们现在生存的宇宙空间真的安全吗?
根据研究,月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跟主星质量和大小相当的卫星,这是因为月球并不跟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卫星一般是在经过的时候被行星的引力捕获的,而是从地球内部被外来的陨石撞击形成的,也就是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我们的地球所处的太阳系并不比想象中安全,我们的地球其实每时每刻都处在被陨石击中的外部危险当中,而来自陨石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万物简史》在讲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时候,用了一个十分恰当的比喻,假如把地球比作是一个人的话,我们的地球每隔一段时间就经历一次被子弹擦过衣服而毫发未损的惊险。
三、为什么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有生命?
从目前的研究来讲,我们生活的地球简直是奇迹。地球在太阳系所处的位置恰好是适当的距离,使得地球的昼夜温差变化不大,而且前面说过了,在太阳系中,月球是唯一的与主星质量和大小相当的卫星,从而与地球形成双星系统,使得地球的自转和角度恰当。这些有利的条件让地球上的粒子形成如大气层和液态水环境等有利于生命存在的环境。假如地球靠近太阳一点,液态水将不会存在;如果相隔远一点,地球就是一个永久冰球。而且在目前所能观察的宇宙中,存在智慧生命的行星只有极低的几率,假如这都不算奇迹,什么才是奇迹呢?
四、地球生命的发展历程
地球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呢?第一个生命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诞生的呢?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界,针对地球年龄的研究在科学史里上演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战。无论是同位素衰变法还是天体物理观察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计算地球年龄,我们生活的地球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古老,而且是非常古老。而生命的脚步却已经悄然踏至这颗奇迹之星,当第一个古细菌出现的时候,生命的演化就已经开始了,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再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一直迭代到现代的复杂生命。自发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代表——三叶虫化石,生命研究的序幕已然拉开。尽管化石的数量多如牛毛,但对于在生命发展史上存在过的生命来讲,那就如同九牛一毛,因此生命研究的进展并不如人意。在生命研究中,物种演化理论、大陆板块理论和基因理论等广为人知的科学理论如彗星般崛起,成为生命研究的基石。
五、人类到底从哪里来?
在那久远的年代,三叶虫作为进化度最高的存在一度统治了地球数亿年,随后是各种小型动物的天下,然后进化至恐龙统治的年代,直到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气候剧烈变化,哺乳类动物才得以从挣扎求存的境地见缝插针成为地球主宰。而在众多的哺乳类动物中,我们人类是目前发现最先使用工具和发展文化的存在,也是唯一能够改变自环境的存在。但尽管如此,我们人类还是经过激烈的竞争才能成为达到今天的地步。根据地质化学的研究,地球上至少存在过数支直立人猿分支,而最终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则是我们的祖先——智人。
六、我的感受
通读《万物简史》,体悟生命的奇迹,站在宇宙的大视角和从宇宙诞生起的历史角度来看待生命,并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记得万维钢老师在专栏《精英日课》中解读《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中引用过作者泰森的话语:“面对宇宙,我并没有渺小感,我的感受是我跟宇宙是连接在一起的,我感觉我更自由了。”这也是读《万物简史》最为深刻的体悟,拓宽视野,成为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