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佛系患者”就是指聊天时想到什么说什么,聊什么都好像可以,没有重点,更不会去试图了解别人想要表达的观点。
这样的人通常有三大特点:一、作文分不高,特别是议论文;二、不会举一反三,经常是机器人模式,说一句动一句;三、表面清心寡欲,实际是什么都不会去主动争取。
图片
那么该如何挽救这类人呢?说到底,他们其实就是逻辑思维混乱,不会抓关键、抓重点。没有什么不想要,只有因为得不到所以装作不想要。
是什么?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是我们运用概念、判断、图例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思维反思。简单地说就是运用一定的条理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升?
在生活、工作中,有形形色色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这期间就需要我们对大量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概括、判断、推理。但实际操作的时候,往往要比想象中复杂一些,这就需要我们具备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
在学习知识、阅读各种书籍的时候,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量也是相当丰富的,每本书也都会有序言和目录把作者的写作思维告诉读者。因此,以锻炼逻辑思维的想法去学习阅读,可以让我们全方位了解我们所读的内容,让我们能在阅读中有侧重点,知道自己需要获取哪些信息,而不只是为阅读而阅读,从而提升阅读质量。
干货
理解信息排列规则
一、顺序逻辑
时间顺序。文章一般会有“首先”“其次”这类续词出现。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先根据续词相关句子的顺序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结构顺序。就像小学语文老师教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介绍的“总-分-总”、“分-总”、“总-分”等结构。在阅读的时候先找到句子的主语,然后找到主旨句和作者的观点。
程度顺序。我们需要了解文章整体结构,知道作者有哪些观点,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和自己需求的信息点有侧重地阅读。
结构逻辑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并重,无主次之分。
总分式:具有总述和分述两部分,总述在开头或结尾。
对照式:两部分内容进行对比,或者一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
递进式:几部分内容逐渐深入。
二、表达逻辑
记叙:将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场景的转换等过程叙述出来。叙述的顺序一般有正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说明: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释清楚,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
议论: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严谨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景物、心理等的状态具体描绘出来。
抒情: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三、关联逻辑
每个段落是由若干个句子构成的。句子与句子之间,也存在着逻辑关系。它们分别是:转折、假设、并列、递进、选择、因果、承接和条件。确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难,我们可以根据关联词来判断例如:“虽然……但是……”“即使……也”“一边……一边……”等。这些关联词能够帮助我们在精读时更加准确地理解信息。
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我们常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身处一个大家都时刻为生计奔波的时代,我们很难再说一些纯闲聊无意义的废话,一本书里作者写的每句话都是有其原因和目的。像我们的数学教材,通常都是为了能讲透某个知识点,给出了生活中的案例来论证对应的公式原理。所以阅读的时候我们一般可以用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方面来拆解。
是什么:即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核心观点)是什么?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会有主旨句。也可以自己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简单概括。
为什么:就是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他想要论证什么观点,他的用意何在?
怎么办:即作者提出的支持他核心观点的论据或做法。
将信息置于横竖轴上进行分析:
横轴:多问为什么?挖掘事情的内在逻辑。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会发生在这个时间?为什么会发生在这个地点?为什么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
纵轴: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换个时间可以吗?换个地方可以吗?换个人可以吗?逐渐替换掉整件事情的各种因素,探寻各种可能性。
最后综合横竖轴的联系进行总体分析。
多角度解读分析:
放大看:解读关键信息要细致入微,之所以能成为关键部分肯定是有原因的,详细了解关键部分也就大致了解整体。
缩小看:一件事、一个人对当事人来说影响会有多大?还有没有同类型的人或者事可以研究借鉴?
最后再次综合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进行分析。
推荐的逻辑思考方法:
1.5W1H分析法
简单的说就是从what(什么事)、why(为什么发生)、when(事件发生时间)where(事件发生地)、who(当事人)、how(如何发生)6个角度去分析理解,这也是最快能够了解事情主干的方法。
2.归纳演绎法
从个别事物推出这类事物的特征叫归纳,从一类事物得出个体事物特征的过程叫演绎,这个归纳演绎的过程是相辅相成、循环反复的。
3.综合分析法
综合法是指将原本分散的各个因素重新整合成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结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分析法则是把复杂事物分解成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并根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达到认识事物目的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4.分类比较法
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等,将符合同一标准的事物分类,不同的则分开。再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逻辑树分析法
先写出已知关键词,再考虑与之相关要素,并以树干形式画出。通过逻辑树来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分清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