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唠红楼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薛定谔的猫


红楼梦有多个版本发行,就我所知的第三回,有的书里是叫“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或者”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现在的通行读本多采用《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我们读的也是这个版本。

夤缘什么意思呢?“乔松孤立,萝茑夤缘,柔附凌云,岂曰能贤。”本义指攀附上升,引申比喻为攀附权贵,向上巴结。说的是贾雨村靠着林如海与贾家的关系官复原职。这一回的主要内容就是黛玉进贾府,前面也算是一个铺垫。

咱们继续上一回的故事。前两回都属于整个故事的一个铺垫和引子,从这回书开始,黛玉入了贾府,整个红楼梦的故事算是拉开帷幕了。好,我们话不多说,接着往下读。

上回说到这贾雨村跟冷子兴闲话贾府种种人事,一聊就忘了时间了,眼看城门要关了,准备起身结账进城。忽听到有人在后面说道:雨村兄,恭喜,恭喜了!这贾雨村忙回头看,这才看到原来啊,不是别人,是当日他当官时候的一个同僚,当时一起被革职了,此人叫张如圭。这个人是这扬州城的本地人,被革职之后也就回老家了,他打听到说皇帝打算给他们这批人复职呢,于是他便四下里寻情找门路,这不刚好遇见贾雨村,故忙道喜。二人见了礼,张如圭便将此信告诉雨村,雨村自是欢喜,忙忙的叙了两句,遂作别各自回家。冷子兴听得此言,便忙献计,让雨村回去求一求那林如海,帮着跟京城里的贾政说说,给他说说好话,帮帮忙。贾雨村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于是作别回至馆中。但是贾雨村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打听这个消息的准确性,他做事还是十分仔细的,没有把握,绝不胡乱行事。这一点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十分有用的。说明这个人做人做事稳重,不冲动,不鲁莽。

第二天,雨村见到林如海,林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一听这话,我们就能看出这林如海还算是一个谦卑且尊师重道的人。林如海说黛玉年幼丧母,又体弱多病,着实可怜,史老太君悲痛女儿病逝,又挂念外孙女,家里没有女眷,担心黛玉的教育问题。古代女子的教育不同现代。古代女子可以不读书,可以不识字,但是要懂得为女子的种种规矩,三从四德等等。一般都是家里的长辈以身教化。这黛玉母亲病逝了,也就没有人教黛玉做为女子该有的德行了。所以她的外祖母才会在信中提及此事,也是真的十分心疼这个外孙女了。至于你说为什么黛玉还会有家庭教师教她读书认字。一方面是因为像林黛玉这样的官家子女,不缺这个学习的钱,另一方面咱们前面也说了,林如海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儿子死的又早,便把黛玉当作儿子一样对待,找人教她读书认字了。而且黛玉虽体弱,但是很聪慧,读的也不比男子差,甚至还有甚于很多男子。后面我们也会说道黛玉的才情。

另一方面,这林如海呢也知道了贾雨村可以官复原职的消息了,于是想要拖贾雨村将黛玉送至贾府。为了酬报他对黛玉的启蒙教导之恩呢,也帮他写好了推荐信给贾政,让贾政周全协佐贾雨村复官。就连所有所需要用到的费用都帮他安排妥当了。真真是一个好老板啊,心细如发。

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这贾雨村还鬼的很,嘴上不停的说谢谢,还不忘旁敲侧击的打听贾政身居何职,是否真的能帮上忙。而且从这里也看得出这个贾雨村很狡猾,他昨日跟冷子兴畅谈,早就知道这林如海的舅老爷就是贾府贾政,还要装作不知的打听。一是为了侧面印证一下冷子兴的说法,二是显得目的性不强。林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大致就介绍了两个大舅兄,一个是贾赦,一个是贾政,一个是袭了官的一等将军,一个是工部的员外郎,还说贾政此人谦恭厚道,是遗传了其祖父之风的好人呐。也就是说,你放心吧,你的事他们帮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打消了贾雨村的疑虑。雨村听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于是又谢了林如海。林如海接着说:“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 雨村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林如海连为他做官打点的礼物都准备好了,并且还给他饯了行。贾雨村一一领了。

黛玉的身体刚刚痊愈愈,原本不忍心丢下父亲一人自己走,无奈她外祖母很坚决要她去,而且林如海也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其实在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也就四五十岁,一个是那会儿医疗科技不发达,而且人们平均十五六也就嫁娶生育了,四五十岁的年纪也基本都子孙满堂了。所以林如海这话也是很真诚的。其实就是向贾府托孤的意思了。黛玉听了,也哭着与父亲作别,带着奶娘跟一个贴身丫鬟随荣府的几个老妇人上了船走了。雨村则乘坐另一只船,带着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那日到了都中,进入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不在话下。这贾政素来喜欢读书人,对读书人是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加上贾雨村谈吐不凡,又是妹丈林如海推荐的,所以就竭力相助贾雨村。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轻轻”二字,说明了贾家此时的实力,很轻松就帮贾雨村某得了一个复职的候补,也就是一个候补,一旦有空缺,马上就能上任,果然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金陵城就有了空缺,贾雨村这就辞别贾政,上任去了。要知道当时,不是说你有钱就能买到官职或者官职候补的,还必须要有十分硬的关系,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后台很硬的担保人吧。所以这里也侧面烘托了贾府当时在京城里的这个社会地位是不一般的。

到这里,算是把贾雨村的前后故事说的差不多了。

我们现在开始正式进入故事主线。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着。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林黛玉是个非常心思细腻的女孩儿。他从母亲那里听说贾府的不一般,看到来接她的不过是些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就已经不同一般了,所以就更加谨小慎微,循规蹈矩。其实听来不免还是觉得可怜这孩子,此时的她也不过就是六七岁的年纪吧,嗯,差不多,前面说的五岁时贾雨村成了他的家庭教师,时隔一年她母亲病逝,随后就来了贾府。按这个推算,真的就是个六七岁的小孩,母亲死了,又独自一人来到外祖母家这个点大户人家生活。虽说自家也是锦衣玉食,条件很好,但是规矩肯定没有这边多得多。同时,黛玉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自尊心极强的女孩。可怜她小小年纪竟如此的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唯恐说错话,做错事,被人耻笑了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fu)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chi)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一射之地就是一箭所能射到的距离,大概就是一百多步路的距离吧。我们看到,黛玉进贾府走的是西角门。古时这些豪门宅院的大门平时是不开的,接待尤为尊贵的人物时才会从正宅大门进,以示尊崇。倒也不是说对黛玉不重视,只不过因为黛玉是史太君的外孙女,其实按理来说以非贾府之人,又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走侧门入了。所以黛玉一直觉得自己寄人篱下,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这一段的描写非常细致,从换抬轿小厮的描写,到对这些小厮服饰不同的描写,也说明了这贾府的规模宏大,下人都分着等级的,由内府至外围,从高到低,仆人小厮的身份地位和分工都是不同的。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红楼梦能成为经典是有他必然的原因的。毕竟是名著,看这些描写,对环境,对人物,所有的描写都恰到好处,每一个字都活灵活现。仿佛一个个都活灵活现尽在眼前一样。边读,就有了贾府里那气派的画面。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黛玉的母亲毕竟是史老太君的独女,这么早就病死了,只留下这么一个小孙女,一见面自然是心疼起来,心肝宝贝的叫着,抱着哭起来。屋里的人也都跟着哭了起来,黛玉也哭个不住。哭了一会儿,黛玉才拜见了外祖母,也就是之前冷子兴说到的史老太君,贾赦贾政的母亲,也是本书里地位最高的领导者。然后贾母就带着黛玉一一见过这些个亲戚:“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等等,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这里说的姑娘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几个“春”字命名的姑娘了,因元春入宫做女史去了,所以还有迎春,探春和惜春三位姑娘。

不一会儿,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这里有一段对三位姑娘的描写,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三个人的样貌身材都做了描写,让你仿佛也见着真人似的。又说了三人的穿扮珠钗都是一样的装饰,说明了她们小姐的地位。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认识了一下,就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然后屋里的人就坐着闲聊起家常来了。说着说着聊到黛玉母亲生病去世,不免又伤感起来,贾母又抱着黛玉哭了一会儿。大家又劝慰一番,这才又不哭了。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这里描述是借旁人的眼光来大致描述了一下黛玉的样子,年纪小,但举止言谈不俗,很有礼貌,大家闺秀嘛。但是看上去又很虚弱瘦弱。黛玉在书里的样子一直都是很瘦弱的。然后大家就问她,吃的什么药?身体如何,医生怎么说的等等。似乎以前的大户人家吃药是一种很常见的事。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我们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年甄士隐抱着英莲在门口玩耍,也是遇到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说要化了英莲去出家。这里借黛玉之口也说了黛玉也有相同的遭际。所以读过红楼的人都知道,林黛玉是十二金钗正册第一,而香菱,也就是之前的英莲,后面我们也会说道她,香菱是副册第一。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两人的命运或有相同地方。红楼梦开篇就说是这一群风流孽贵这一世来了却因缘的,所以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这种看似是命中注定的说法。然后这黛玉也说了,自己一直以来服用的药是人参养容丸。贾母也说,人参丸好找,叫人多备一些就是了。

正聊着,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接下来出场的是红楼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人物了,之前冷子兴也提到过的,贾琏的媳妇,王熙凤。黛玉感到很纳闷:这里的人个个都很严肃恭敬,大气不敢出,这来的人是何人,竟如此放肆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cuan)珠髻(ji),绾(wan)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chi)璎珞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e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zou)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贾母本来还在伤心之中,看见王熙凤来了就笑了,还开玩笑。可见贾母对王熙凤是十分宠爱的。另外旁人在贾母面前都是严肃礼敬的,这王熙凤却敢这样大声笑语,也说明了她是十分会讨贾母欢心的人。这一段对王熙凤服饰神态外贸的描写,也说明了王熙凤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子,而且“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也说明了这王熙凤看上去就是一个十分干练的女强人。这要搁现代也是一个上会揣摩领导意思,讨好领导,下能威慑下属的一个领导吧。黛玉一听懵了,肯定不能这样叫啊,这一听就知道是贾母在开玩笑呀,所以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众姐妹赶紧跟她说,这是琏嫂子。黛玉虽然没有见过她,但是之前也听母亲说过,贾琏是大舅贾赦之子,娶的就是二舅妈王夫人的侄女。此女自幼就像个男孩子一样养的,名叫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其实这里也应证了黛玉的年龄之说。我看过一些解说说黛玉进贾府时大概有九岁十岁了,也有一定道理,因为黛玉母亲死的时候黛玉是六岁,古代有守孝三年的说法,所以有人推测黛玉此时应该是九岁或者十岁的样子。但是我们看一下,之前那冷子兴说到贾琏的媳妇时,说的是“今已娶了二年。”这个时候黛玉母亲已经病逝了,所以这里黛玉回忆母亲跟她提过的王熙凤应该就是刚娶的时候。由此可以推断,黛玉此时应该是六、七岁的样子。你想想,那么小的年纪就被收养来到了贾府,又是这样的大户人家,所以黛玉心思敏感脆弱也是情有可原的。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这王熙凤很会说话,他说黛玉是天底下长最标志的人,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是亲孙女。这看似是在夸黛玉,其实是拐着弯夸贾母。说着又开始可怜起黛玉的遭遇,假模假式的哭一下,至于真哭假哭就不知道了。贾母被哄得开心,笑着说,我们刚刚才好了,不哭了,你又来招我。你也别哭了,你妹妹大老远的来,身子又弱,不要提这些伤心事了。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你瞧瞧这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戏精啊。然后又很亲热的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嘘寒问暖。跟黛玉说,在这里,想吃什么,要什么,缺什么就跟她说,她给张罗。由此可见,王熙凤是这内院里当家作主的人。

正说着话,只听见王夫人问她,“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天,也没找着昨天夫人要的那个。我们读红楼梦就知道,这王熙凤是管账的,每个月分发月钱,但是呢,她也每个月拿这些钱去放贷,也就是放高利贷,收回钱来呢再发月钱,这王夫人在这里问这么一句,可见这个月钱可能是经常晚发,所以才会有此疑问。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引子铺垫,你读到后面,你会恍然大悟,哦,怪不得当日王夫人会突然这么问。不过你听王熙凤的回答,说发完了,然后说刚刚带人去找王夫人之前要的缎子,没找到,一下子赶紧把话题扯开了。王夫人笑着说,没找到她要的没关系,让王熙凤找两匹缎子给黛玉做两身衣裳才要紧呢。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读到这里,你会觉得王熙凤这个人真的心很细,说早就算好黛玉这几天到,早就选好布料给她做衣裳了。我一开始也是觉得古人的悉心程度真的是让我倾佩。但是后来我有听蒋勋解说红楼梦时,说到这一段,说,不管王熙凤准备没准备好,她都会这样说,因为她就是这要一个人,管家嘛,自然是要让人人都要信服她。如果你真的觉得她早就准备好了,那你就太天真了。我还自嘲了一番。确实是,我之前在职场那么多年我也没学会如何做领导喜欢的人,而有的人仿佛天生就会讨人喜欢一般,不管你当时有没有做,你说了也就是你会做人了。这个道理,早在几百几千年前,我们古人就懂得的,我竟还是会被蒙混过去,所以说,你读红楼,时常会给你惊喜是真的。读一遍是一种感觉,读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你真的会觉得,很多人生的道理就在眼前。

接下来贾母让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舅舅。然后此时贾赦的妻子邢夫人就赶紧说了,反正也要回去,她就带着黛玉一起过去了。贾母就说,是的呢,你过去也好,待会儿就不必过来了。然后者邢夫人辞别贾母就带着黛玉坐上马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从一道黑油大门进入。然后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看着这边的房屋院落,就看出来这是从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着,然后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贾赦叫人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说自己身体不适,怕见了侄女想起亡妹伤心,叫黛玉不要见外,来了就当自己家一样。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坐了一会儿,便要告辞走了。邢夫人要留她吃过晚饭再走,黛玉说还要见二舅,今天就先不留了,以免有不敬。这邢夫人也是真心留,但是呢确实做事说话确实是没什么脑子。怪不得不招人待见。读这段我们可以看出,贾赦住的地方并非正院,二是从荣府花园中隔断出来的。其实整个贾家,虽然贾赦是长子,且袭了官,但是贾赦只是个游手好闲,又好女色的一个人,没什么真本事,所以掌家的是贾政一家,自然住正院的也是贾政一家。

黛玉拜别了邢夫人就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yong)路,直接出大门的。你看,确实是贾政住的才是荣府正厅。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这些直接描写都是烘托出贾府当时的地位与财势的。可见一斑。贾政这边也没有见黛玉。除了描写这边的陈设装修家具富丽堂皇以外,这里主要讲的是黛玉见了王夫人,王夫人向她说到了宝玉。

王夫人拉着黛玉入座,跟她说贾政今日去斋戒了,改日再见。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嘱咐什么呢?这里又一次提到了我们的主人公贾宝玉。王夫人说,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说的便是宝玉了。

黛玉以前也经常听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所以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黛玉心想着,男女有别嘛,女孩子肯定是跟女孩子住一起,男孩子跟男孩子住一起的,应该会很难见到,自然不会沾惹的。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这宝玉果然是亲生的,王夫人一再强调的就是,不要理他,不要信他。

黛玉一一的都答应着。只见一个丫鬟来回:“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于是王夫人又赶紧带着黛玉回到贾母这边来了。路过一所房室,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这才赶紧坐下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这里有个习俗叫“侍膳之礼”,王熙凤,李纨这些儿媳妇是不可以坐着吃饭的,是要站着先伺候王夫人,贾母还有各个小姑子们先吃完饭的。这边黛玉也是极其谨慎,学着身边的人做,他们怎么吃饭,她也跟着照做。可见小姑娘时时都是十分小心的。吃完饭,丫鬟端上茶盘来奉茶,以前在家的时候,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教黛玉,刚吃完饭不要喝茶的,对胃不好。但是因为来到人家家里,她也就跟着做。不过这茶是端来给他们吃过饭漱口的,丫鬟端来痰盂,让他们漱完口,这才又端上喝的茶来。此时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肯定不止念了四书,这里其实也是一种自谦,黛玉也深知为人要低调的道理。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其实这里也是一个小细节,贾母是没有读过书的,她对女子读书其实还是颇有成见的。毕竟古代尊崇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王熙凤也是不识字的,贾母对她的疼爱也不乏有这理由的。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bei)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袍,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tao),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双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项上金螭(chi)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蚤,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这一段对宝玉外貌、形态、他的宝玉以及两套服饰的描写,都十分细致,可以看得出这个宝玉生的是十分俊俏都一个人。后人有《西江月》二词,形容宝玉很恰当: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两首西江月,把宝玉说的是一无是处。当然,这也是按旧观念来批判的,宝玉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后面慢慢了解。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cu)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e)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我们看就是黛玉是从书的第二回就出场了,但是一直都没有描写过她的样子,只知道她很瘦弱,借众人之口说过她,言谈举止不俗。直到这里才借宝玉的眼睛,正面描写了黛玉样貌神态。到此时,我们才真正看清楚黛玉的样子。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你看,宝玉跟黛玉的想法是一样的,似曾相识。这就是前世今生的因缘定数的开始吧。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她?"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贾母最疼爱的人就是宝玉,读红楼我们也知道,黛玉也是贾母极疼爱的人,此时两个她最疼爱的孩子能相处和睦,贾母自然是很高兴的。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问:“妹妹可曾读书?"这次黛玉就谨慎了,回答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比先前更加谦虚了。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为何。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之后我们知道,大家也叫黛玉为“颦儿”,就是这里宝玉赠字的缘故了。接着宝玉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黛玉也老实答道说没有,说玉是宝物,岂是人人都能有的。这一说,宝玉听了,顿时就发起疯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这块玉上面刻着“通灵宝玉”所以叫通灵玉。你看,他这一摔,肯定吓到黛玉了,黛玉还没哭,他到先哭起来了。果然是”有时似傻如狂“啊。然后贾母忙哄着他说:“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做了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因此她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自给宝玉戴上了。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就不闹了。小孩子,发疯也是很突然,哄也是好哄。真真是叫人啼笑皆非。

这时候奶娘进来问黛玉的住宿问题。贾母让宝玉挪出来,黛玉住进去,等冬天完了,再给他们重新安排。宝玉说他住外面那间,黛玉住里面就可以了,他出来了也闹。贾母也同意了,就这样安排了。也就埋下了宝玉跟黛玉两小无猜的根基。

因为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奶娘王嬷嬷太老,另一个又是一个十来岁的小丫头叫雪雁,又太小,于是贾母就把身边的一个叫鹦哥的丫头给了黛玉,后来改名叫紫娟。之前贾母也把身边的另一个叫珍珠的丫头给了宝玉。因为珍珠姓花,宝玉见诗书上有“花气袭人”这样的句子,所以给珍珠改名叫袭人。胡说这袭人,是个实心人,原先跟着老太太,就一心对老太太衷心,心里只有贾母一人,现在服侍宝玉,心里又只有一个宝玉。所以宝玉不爱读书,性格乖张,就让她很是烦恼。

这个袭人是个十分细心又善解人意的人。当晚,宝玉他们睡了以后,她就来看黛玉了,她知道今天宝玉发疯一定是会吓坏刚来的黛玉的,所以是专门来看黛玉的。果然黛玉正在哭,这也是红楼梦黛玉第一次为了宝玉哭,还泪之说没想到是从他们见第一面就开始了。黛玉就说了: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若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说着就更伤心起来。袭人道:“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袭人就是怕黛玉多想,所以特地过来宽慰,这宝玉性情就是很古怪,以后比这更奇怪的事恐怕还多呢,所以劝林姑娘不要伤心,不要乱想。可见袭人真的是很善解人意,很细心的一个丫头。黛玉又说道:“姐姐们说的,我记着就是了。究竟那玉不知是怎么个来历?上面还有字迹?"袭人道:这一家子都不知道这块玉的来历呢,说这块玉是宝玉从娘胎里带来的,上面有字,还有现成的可以穿线的眼儿。还说要拿来给黛玉看看。黛玉忙说不用了,改日再看。然后又说了一会儿话,就各自歇下睡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给贾母请了安,又去王夫人处请安,刚好王夫人跟王熙凤在一起看家书,原来是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薛姨妈就是王夫人的妹妹,现在刚好得到这个消息,意思是薛姨妈家要进京来。就此引出我们第四回要说的故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90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2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32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7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3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1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04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9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41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3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76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