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同其他的日本作家的风格有很大不同,特别是人物的对话,日本味道很少,如果不看他的故事发生地点几乎察觉不出来,只有一样依稀能看出日本文学的特点,那就是主角的心理病态。
可能跟作家的经历有关:石黑一雄与其他少数族裔作家不同,尽管拥有日本和英国双重文化背景,但他从不操弄亚裔的族群认同,而是以身为一个国际主义的作家来自诩。他的小说题材繁杂多样,所设置的场景,人物也横跨欧亚文明。“记忆”是贯穿在石黑一雄创作始终的主题(抄至百度百科)。
《远山淡影》这个故事是由一段扭曲的回忆夹杂着现实而写就的。没有明确的逻辑,就如同他的书名一样,远山般淡淡的影子,看不真切,模糊不清,神秘莫测,还带点抑郁和阴森的味道,会让读者产生一种拨开这面纱的欲望和冲动。即便是看完正文,也无法确定佐知子和悦子其实是同一个人,而万里子其实就是景子的化身,就像原本是两条平行线,慢慢地随着回忆路线的推进,慢慢的两条线似乎有了交集点,到最后两章,才慢慢地领悟过来,啊,原来或许佐知子是曾经的悦子但作者这模糊的手法令人不敢确信。
战争是悦子痛苦的根源。一颗原子弹,毁了原本的安稳的生活。二战的结束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的曙光,因为幸灾乐祸的说,这个原子弹拯救了中国。可对于战争给普通百姓所带来的痛苦,其实不分国界。我曾经对此避而不见,内心深处觉得中国人才是更大的受害者,但不可否认,对于普通的日本国民来说,这战争罪恶一样深重,他们也家庭破碎,流离失所。
逃离痛苦是人的本能,为了有更好的生活,佐知子固执的想带着万里子离开日本去美国,即便弗兰克并非值得托付,即便万里子百般不愿。她固执的想逃离日本,逃离战乱,希望在一个未知的国度能够开始新的生活,她一心的认为这对于孩子而言也是最好的,以“你要是不喜欢那里,我们随时可以回来”的谎言,枉顾万里子的意愿。她在失去了景子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悔恨,让她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回忆自己曾经的选择,以表露内心对于逃离日本的选择而造成景子之死的痛苦和悔恨,不,或许自从景子死后,她就觉得自己错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对于内心的悔恨和自欺的探讨的书籍,而非历史小说。这样的写法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新年好》的电影,虽然我并不喜欢那个电影,觉得情节老套了一些,但他确实很有新意。
2020.02.29 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