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目中最理想的养宠物的状态,就是宠物有绝对的自由,但是又和我们有近距离的接触。
除非生活在自然环境极其丰富的地方,在大城市,这个理想,不过就是幻想。
然而,从今年春天开始,这个理想,在北京城CBD附近的住所,竟然差不多实现了。
让理想接近实现的,是几只珠颈斑鸠。
最初是去年冬天,看着窗外光秃秃的树枝,有一天我突然在想,鸟儿们冬天吃什么呢,要不要在窗外放一些粮食?于是找了一个小朋友曾经玩沙子的小盒子,请娃爹钻了两个孔,挂上绳子,在盒子里放上一些小米玉米,挂到窗外,希望小鸟们能看到。
北风大作,把那窗外的塑料盒子吹得狂打玻璃,我们都吓着了,更别说鸟儿们。
喂食未遂。
怕盒子把窗玻璃撞坏,于是收了进来,放下没管了。
过了几个月,再去收拾盒子,里面的粮食,怎么办?于是就倒在窗外二十厘米宽的窗台上。
不知道哪一天,突然看到一只体型像极了鸽子的灰色鸟儿在窗台踱步,我们全都惊喜万分。
蹑手蹑脚走过去,想拍个近照,又怕惊动了这天仙。
从那以后,我们每天都打开窗户,洒上几把米。不多久,就会有一只两只这样的鸽子过来。
经朋友指点,此乃珠颈斑鸠,别名野鸽子,在城市中生活觅食。
果然啊,它们脖子围着一圈儿白色斑点,就这么一件首饰,恰到好处,重点突出,让灰色的身体灵动了。
它们多数时候是单个地来吃食,偶尔也会两只一起。
啄米的时候,它们基本都是啄一次,抬头往屋里看一眼,非常警觉,基本不会埋头大吃。
查资料,隔着玻璃,珠颈斑鸠能接受的和人最近的距离是7-10厘米,一段时间以后,它们真的能让我们挨着玻璃近距离观察。
但如果没有玻璃,哪怕是隔着网子,珠颈斑鸠就会离人很远。所以,它们完全明白玻璃的作用?
粮食每天洒,食客们每天来,有时发现窗台干干净净,它们会在旁边优雅踱步等着。到来的时候,它们先直奔食堂,发现没有上桌,就往屋里瞧,还经常偏着头往我们这边看,小朋友惊喜地说,它们的歪头杀,太可爱了!
左瞧瞧,又看看,我们走过去,它们就转身,酷酷地望着外面,绝对不往我们这边看。天仙还是很有尊严的,怎么能像乞食者一样巴巴地盯着等着呢?
等我们把米洒好,纱窗拉上,一臂之外的它们,就不紧不慢地过来,吃一口,看一下。
过了一阵,大概对我们放心了,米洒下,手还没有完全手回来的时候,就走过来了。最近几天,我想试试一直把手放外面,看看它们来不来。
目前的答案是,手一直在,它们不来。
有一次,突然听到窗台传来有节奏的低声嘶吼,过去一看,一只珠颈斑鸠在驱赶另外一只同伴,那怒吼就是它发出的,一边发声,一边用力把头压下去,从声音和形态,都看得出,本宫怒了。
这种驱赶的声音,多的时候,两三天都能遇到一次。我们以为是发怒的这位,要吃独食,不愿意同伴来吃,但奇怪的是,每次赶走了同伴,它自己也一起飞了。
有时,两只能一起安静地吃饭,偶尔还有三只一起,相安无事的。
最近一次,两只吃得岁月静好,突然飞来一只,对着它俩怒吼、驱赶,仿佛家长看到自己熊娃子们在外面做坏事,要赶回家去。大约十次怒吼以后,家长和熊孩子们(疑似)都飞走了。
原来天仙的世界,也是要打架的。
近距离观察过好多次,但是当无意中看到它们从远处、从树上飞来降落的身影,每次都感觉,太美了。
它们张开的翅膀下方,边缘处都是白色的,平时只有脖子那一圈有白色珠子一样的装饰,谁知道人家锦衣夜行一样,把其他的白色藏在了羽毛下部。
平时灰灰的一只,展翅降落,却像展开了一幅白边的扇子,呼啦一下,扇到眼前,收住,不见。
在众多动物中,鸟类,大概是人类最羡慕的。据说工业化之前的时代,天上的交通极其繁忙,鸟儿们多到人们很难长时间看到一片没有鸟儿闯入视野的天空。
不可想象那样的画面。
所以,宋徽宗时代,会有那么多仙鹤一起出现、停留 (如果不是他自己刻意营造祥瑞之象)啊!
在珠颈斑鸠食堂开业两三个月以后,麻雀们也不请自来。
如此近距离平视麻雀,尤其是看它们站直了,伸长脖子远望,那模样可爱极了。平视最不起眼、也不会多看几眼的麻雀,近距离一看,发现每一只都很美,颜色搭配协调,动作也机警灵敏。
我们在屋里,如果离窗户比较近,随便一个抬手的小动作,麻雀们都会吓得四处逃窜,一起吃饭的珠颈斑鸠就安然淡定,不为所动。
食堂最火爆的一次,是三只斑鸠、九只麻雀一起。
麻雀虽小,叫声不小,只要它们来了,叽叽喳喳热闹非凡,斑鸠们就能食不言。
小麻雀们在窗台上蹦着过来,连续蹦十多次,欢呼雀跃的样子。它们之间还互相喂食,有的是主动去喂,有的就会撒娇,蹦到别鸟面前张嘴要吃。
清晨五点多,有一种叫声极其优美的鸟儿,但是从未有机会一睹真容。
大个子的喜鹊,只来过一次,巡视了一眼就高傲地飞走了。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养宠物的状态,不近不远,不干涉,见到的全是它们旺盛的生命力,不用经历它们的由盛转衰,没有告别,永远都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