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些行走的书和电影:《林中漫步》、《冈仁波齐》和《一个人的朝圣》,一系列关于信仰和坚持的故事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焦虑的城市生活和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这些返璞归真的行走故事让我开始思考,开始沉静,开始拨开迷雾,坚信自己可以走向自己的目的地。
《林中漫步》讲的是一位老头Bryson在英国待过20年后,回到自己的家乡美国爱荷华州。当他发现自己家附近是Appalachian Trail起点后,突然下定决心踏上全程3000多公里的征程,看似又老又不靠谱的老朋友Kate主动联系他要一同前往。旅途中充满了各种冒险、喜剧、煽情,背后其实是围绕着”寻找“这一主题,寻找新的生活方向,寻找自己年轻的回忆,寻找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不再逃避现实,面对克服困难。
如果《林中漫步》给我的感觉是轻松和愉快,那么《冈仁波齐》给我的则更是一种震撼。 听说过藏族的朝圣,但当我看到他们三步一倒下,匍匐磕头,一步一步从天黑到天亮,即使孕妇生产,伤了腿,拖拉机头被撞了还要拖着行李继续前行,而且是拖行李的人走到一半再回头跪回去,即使队里唯一的老人过世,他们仍要走到冈仁波齐。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让他们相信朝圣可以为自己的错误赎罪,可以造福下一代,可以福泽苍生。
当我看完《冈仁波齐》,突然想起看了几页的《一个人的朝圣》,翻开继续读才发现,这位主人公是一位完全没有信仰的老人,为什么叫“朝圣”?当我继续读下去,才明白他其实是为了“拯救”好友奎尼的癌症,因为一个加油站女孩捏造的 故事,突然鼓起信念,一路从南部横跨整个英国到了北部去见奎尼,他什么也没准备,就靠一双不断修修补补的帆船鞋走到了目的地。这一路上,不仅他自己,不断地回忆、醒悟、改变,连她的妻子也打开了失去儿子,夫妻关系破裂的心结,甚至让奎尼坚持到了最后一个,还不断地影响了一路上很多人。
每个人的行走开始都带着自己的目的,然后每个行走的故事旅途中,都让他们不断地发现真正的自己,开始体谅身边的人,去拥抱这个世界。其中让我更加领悟深刻的一点是,行走在旅途中的老人,他们虽然不比我们这些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但他们的回忆和追悔,才是我应该学习和深思的。一个人忙忙碌碌一生,可能无法对深爱的人说一次“我爱你”,可能认为有些问题已经逃避一生,可能明白自己的生命已经所剩无几,然而当他们面对自然,他们依然充满敬畏,充满活力,在这一场场和自己的对话旅途中,逐渐找到了真正的自己。那些聒噪的声音,只是漫长岁月中的一撇,唯有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啊。
也许,在2018年,我也应该走一场一个人的旅途,听听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