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面临着诸多选择,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但人们担心的往往是,万一选错了怎么办?
1
一起共事多年的我的一对同事,准备辞职到沿海发展。行前需要办理各种各样的手续,每天的心绪一直在疲累、纠结、动摇和撕裂中游走。手续办的差不多了,想想将那么多的同事、朋友、亲人,熟悉的环境,都一起抛闪。而到那边却是前路未卜。一场接一场的送别宴,惹起那么多的离愁别绪,使人禁不住泪眼潸潸。临别一起叙话,宾主双方都满怀惜别之情。妻子阿霞说,“还不知道这一步走得对不对呢。”
友人宽慰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即便路选错了,你也要争取把它走对。”把错的路走对,这样的话,无疑给了他们一些暖意和前行的勇气。半年以后,一家三口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良好的自然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比这边高十多倍的工资,两人事业上都属于上升期,他们庆幸自己迈出了这一步,见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美女作家周冲,决绝地离开体制。“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月薪3000+,到月薪10万+;从终日自我怀疑,到隐隐为自己骄傲;从迷茫、愤懑、怨怼,到坚定、强大,幸福……”做出离开体制的决定,她认为是自己一生中最最正确的选择。当然,她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这种努力是促使事情发生转化,坏事变成好事的必需条件。她对自己说“要死磕到底”———不论每天身体舒服不舒服,生活中遇见什么事,也不管情绪好不好,坚持每天持续更新公众号……三个月以后,涨粉30万,又签了两部书稿。离职,这个在很多人看来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选择,硬是被她走成了康庄大道。
2
某中学规定教师子女可直升奥赛班,与全年级最优秀的学生一起学习。这让孩子并不是特别优秀的教师家庭,很是纠结。进去吧,怕孩子起点低跟不上,到时候再从奥赛班出来,就不好看了;不进去吧,觉得好好的福利待遇,自己白白放弃了,心有不甘,也使孩子失去了和最优秀的同龄人成为同学的机会。
一名老师力排众议,坚持让自己成绩并不出色的孩子进了奥赛班。他说,“第一,你不让他逼自己一把,他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老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怎么能由弱弱的变成杠杠的?第二,我们做父母的,要给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我们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但帮孩子做好规划与指导,是父母的责任。”结果两年以后,这个孩子遇见了越来越优秀的自己,最终考上了国内一流名校。这条路选错了吗?对与错,也许因人而异。有的人能走得通,有的却未必,人的自身因素,价值观、判断力、意志品格等,起主导作用。
一个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的女孩,眼看着被父母愁嫁,不成想被一富二代追到了,熟悉他们的人,有人惊讶,有人艳羡,有人不屑,但基于对二人的了解,多数人不太看好这段婚姻,认为她怎么会……他呀。果然怀孕期间女孩就来哭诉,数说男孩的种种不是,不知体贴,唯父母命是从等,总之就是不把她放在眼里,跟他这种人过还有什么意思。
事已至此,我只能劝和不劝离。我说,你看,你手里现在有一把“好牌”,很多人羡慕都来不及呢,你要争取把这副牌打好才对,人家抓到烂牌的还能打出一副好牌呢,何况你呢?女孩儿终于破涕为笑。但后来两人经过无数次剧烈的争吵,最终还是离了,那时孩子还不到1岁。不管女孩的选择是对是错,婚姻最终都没有走向圆满。究其原因,其实两人处在极不平衡的关系中,需要女孩有足够的智慧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和两人关系,但这显然超出了女孩的经验所能掌控范围,她没能使事情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
路有对有错吗?对的路可能走偏,错的路也可能走正。在此所谓错的路,往往是别人眼中的梦想与才华不匹配,目标与能力不相称。怎么办?那就拼了命去靠近自己的梦想,去接近自己的目标。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艾利雅德曾说,“未来不是一个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未来的路不是人们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路的人,也改变着目的的本身。”我们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这条路也在不断地影响和塑造着我们。选择本身即意味着改变和成长。不管怎么着,也要把自己选错的路给走对了,把堵的路给走通了,向你周围的人证明: 此路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