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到了。年年花开月又圆,可今年不同,连续阴雨,出门不便,只有读书看贴追剧,恰巧读的东坡词,追的又是《苏东坡》,于是乎中秋时节醉东坡,爱东坡,惜东坡,祟拜东坡,成了"坡迷"了。
东坡笔下的中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人生况味,细读之,与我心有戚戚焉。从眉州到黄州。这个文坛巨匠,光彩照人的苏东坡,完成他的生命中蝶变。历尽人生悲欢,东坡词趋于高格,读之,品之,叹为观止!
年少时读东坡,师云亦云,说东坡多才,说东坡豪放,说三苏,说轶事,也只是说说,既使最有名的几曲我虽诵得,但几乎无感。近日又读东坡。则完全不同,真可谓是初识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人到中年的人生滋味,你久盘于心,东坡都用他的词,十分准确地传达了,横亘千年,读东波词觉得晚年的东坡象长兄,他的情我懂,他的际遇我痛,那是真懂,真痛!
其一: 写中秋念亲人兄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读此曲,东坡之叹:“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又从我心里破冰而出。
思亲的人是不能过中秋的:月送桂香来,化成新缱绻。
其二: 写中秋报国忠君之心不泯
苏轼 《西江月.黄州中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世事犹如一场大梦,人生在世能有几个新的秋天到来?在这萧瑟清秋的夜里,秋风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取过镜子,看见自己两鬓己经爬满了如霜的白发。
可能是酒质低劣的缘故吧,自己常常忧愁来看望自己的客人太稀少了;因此,本想在这中秋月明之夜,望月抒怀思念远方的亲人,但明月又被乌云遮挡。在这亲人团聚的中秋佳节的夜晚,有谁个能与我共赏这孤独的月光呢?我只有端起酒杯凄凉地向北方望去!
苏轼《西江月——黄州中秋》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当时苏轼四十五岁,人到中年,被贬黄州。
苏东坡的思想经常在儒家、道家、佛家之间浮沉挣扎,他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却常常在文字流露出对人生的无奈感与对时间的荒谬感,有时他又以道家的超然达观思想化解自己的痛苦,有时这种无奈感与荒谬感又如此强烈,让他无法解脱。在中秋这样的喜庆节日,词人苏轼在《西江月——黄州中秋》中表达的就是这种无法解脱的痛苦。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有时是自我排遣之语,有时是对往古来今的沉思,读来往往让人感受词人的放达,而不会觉得悲切。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里却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刚经历过九死一生的大劫,本想兼济天下服务苍生,但反遭奸臣诽谤排挤,难免有此人生世事如同一场大梦的感慨。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过片两句,更可见词人的牢骚,"酒贱"句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于是,“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成了“谁与共孤光”的凄凉询问,此时,作者能做的,也只有“把盏凄然北望”而已。
其三: 写中秋对整个人生感悟
《念奴娇·凭高眺远》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中秋赏月,站的方位极重要。平地望月,或房舍凸兀,或树影婆娑,可见月光如泻如水,但不及凭高极目远眺,一切阻碍视线的树木房舍全都在脚下隐去,这时你会觉得月亮就成为你唯一关注和对话的对象,除了明月,你心无旁鹜。你的一切可对明月诉说,明月也会默默倾听,默默相伴。我们可以看见五十开外的东坡,一袭洁净的衣衫,反翦双手,登高台之上,望月凝神,洛寞凄凉。然而无论生话怎样肆虐,他都始终不改其洁癖。正如其品行之高洁。
一度中秋,几度悲凉,陪伴自已的,无父母,无兄弟,无友人,此悲何极!几杯病酒把自己灌醉,终于无法把持满腔悲疮,拍手狂歌,月下独舞,对月长啸,醉眼中望烟树历历,醉中神飞清凉国,醉中越感冷侵一天秋碧,今兮何兮,何兮今兮,乖风归去,一曲吹断横笛,这曲吹得石头落泪,吹得人肝肠寸断,人生况味,皆于其中了。
天阴正雨,时针滴哒。邻家少年学笛之声断断续续,鸣呜咽咽不成曲调,穿心入骨的。多情寡寿,不诉相思,让我们和东坡一起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突然又想起母亲和我们兄妹常说的一句话: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唉!母亲!父亲!长兄!都已逝去……来世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