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曾祺氏所谓“储才之法,可储之于平日,而不能取之于临时”(见《涵芬楼文谈》)。
平时磨练
磨练要运用正确的立场和观点,磨练工夫约有下列几项:
(1)生活上的经验一一主要是指社会实践的经验,不但使我们多识多知,也与一个人的思想见解趣味非常地有关系;差不多暗暗之中,做着思想见解趣味等等的无形的最后裁判。无论外延的广涉的经验,和内函的深入的经验,都属必要。而深入的经验,更能辅助我们想象未曾经验的境界。
平时自己的经验积累,需要我们主动去收集、储存,这些经历和经验同样会间接或直接地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尤其是当我们深入一件事或一个经历中,深入的思考、体会,这些经历会帮我们想象出未知的境界。
(2)学问——实际不曾经验过的,可以借学问的力量来补充。但要探求生活直接所要求的学问。学问越是生活直接所要求的,越能给人生命,使亲近它的人得到了实际的学 力。对于那种学力的浅深和广狭,也就像对于生活上经验的浅深和广狭一样,将要无可隐藏地反映在写说上。
要我们主要学习生活所要求的学问,我的理解就是不仅要学还要运用到生活,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能力,而我们学习能力的强弱,对事物理解能力的强弱都会反应在我们的写作和说话当中。
(3)见解和趣味——经验和学问累积的结果,就会形成了个人特殊的见解和趣味。而个人特殊的见解和趣味,也能左右个人以后的经验和学问。见解如果不能与时并进而化成古怪, 趣味不能循向正大滋长而流为怪僻,则经验和学问,对于那人也就等于路上的尘埃和垃圾。越积聚得多,越会污秽了他。
每个人不同的经历经验,学识认知会形成独特的个性和趣味,反之同样会影响。就在这两者不断的相互作用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我们要做的就是收集,感受,记录。但个性和趣味如果不与时俱进和正面导向,那他越积累就会越偏离。所以学习和自己的兴趣个性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不断的更新。
上面三种方法都需要平时不断的磨练。也就是所谓的储蓄知识的经常方法。但是如果时间没有办法,临时准备的方法也有两项。
临阵磨枪
(1)观察——随时细心的观察,在修养上为医治见解僵化,趣味腐倾的良药,在修辞上也是使写说新鲜活泼能够关切现实的好法。观察的规模,可大可小。大规模的观察,就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有的非有长年久月不能告一段落。细小零星的观察,则在临时,也未尝不可以从事。例如所谓小品,多半就是依据临时观察所得的结果写下来的。这大小各面的观察,都是所谓不以晓得种种的法则的概念为满足的人,用着自己的血肉活身心,去应接亲近眼前正在显现正在变动的活事实的事。当然以能穿微入细,明变知因为最好。因此讲观察的,多将灵敏而深刻,或者细密而锐敏,悬作观察的理想。而要认真讲究真实正确,要免除因生理、因习惯、因心理而来的错误,也和一般研究科学没有什么两样。
用自己的血肉活身心去亲近眼前正在显现正在变动的活事实的事。我的理解是要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全部感官,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变化的过程,比如观察一朵花开的过程,用视觉看它从花苞延展绽放,用嗅觉体味香气有清淡到浓郁的变化,用听觉感受花瓣绽开那一瞬间细微的声响,用触觉感受花瓣的柔软、花径的粗糙,用感觉感受花朵成长的惊喜和改变对自己的影响。
(2)检阅——临时也可检阅报章、杂志和书籍。报章、杂志、书籍上所记的情状,都已经经过剪裁删节,而且多已经经过提炼加工。不但不如自己所观察的,直接而且具体,也且或已转到另外一个方向,换成另外一副面貌。这比之观察更须有经验学问等等做指针,从字里行间去推求事情的真际。但记载本来可以用正看、反看、侧看等等方法;对于不能正看的,我们也未尝不可以反看、侧看。例如鲁迅所谓“历来都竭力表彰五世同堂,便足见实际上同居的为难;拚命的劝孝,也足见事实上孝子的缺少”,便是一种反看法。我们不应为了他们的说话有时不实便简直拋撇了不顾的。
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检阅官方的文章或报道,它是不是全面?是不是客观?背后的利益点是哪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凡事带着疑问,带着检阅的眼光去看待,你会因为自己的独特,检阅出只属于你自己的独到观点。
写作和演说不仅仅要学会修辞,在修辞之前少不了要有经验、学问、观察、检阅等种种内容上的准备。写的好与不好,说的精不精彩主要还是看内容准备是否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