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都是被逼出来的》(The motivation manifesto)其实是由高效能学院创办人布兰登·伯查德撰写的一本关于自我成长以及提升个人能力的书,在联合书店畅销书架上看到它的封面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句话是我的原创,颇感共鸣后立马去拍了张照片并发在票圈,然而随之引发的事情-----比如有人会觉得这句话不妥甚至觉得我比较强势,让我有了点点想要交流的动力,终于找到个缝隙时间在地铁上开始码字,便有了以下云云,不针对任何人事物,请千万别对号入座,要相信我是爱你们的。
首先,要讲清的一点,这句话绝对是个人自己对自己说的。
“逼”这个字,只有自己逼自己才有效。反正别人不可能逼得动我(是的,我就是个不吃软更不怕硬的人哈哈哈),我也绝对不会逼任何人,甚至让任何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我非常要好熟悉的朋友还是刚刚见面的甚至不那么喜欢的陌生人)感到有压力都会让我陷入深深的自责。
其次,也是我特别想聊的一点。
就是“为什么要逼自己?”
简单来说,这是我面对所有压力,困难,挑战时的应对方法------而且是很开心很享受且高效的应对方法------也是除了逃避或者死扛以外的第三种解决问题直面人生的方式哈哈哈。
你可能会说,逼自己怎么会开心,如果做开心的事就不叫“逼”了。其实这个顺序是:先逼了自己,再选择开心,于是便投入,所以特别高效︎。
举个例子,通常我都不太愿意解释甚至表达自己的观点,直接原因就是懒,根本原因是觉得没必要,没必要让其他人知道然后认同自己的想法,也没必要花时间表达然后再不停的解释。
可能是我看起来比较傻白甜,总有人喜欢教我怎么做事,也喜欢告诉我我做的什么是对的,我做的什么是错的,我做什么是好的,我做的什么是坏的------说实话这些事让我觉得挺受益的,因为我从众多好心人那里可以大致了解到大家普遍的想法,对我这种通常不很在意其他人眼光的人来说也不是件坏事。
然而面对这种被莫名其妙的指责甚至论断的时候(很多人说话带着许多批评论断的刺,不过他们通常自己并未察觉到也不能说明这种人有意要伤害任何人),内心的表达欲和解释欲通常也不会被立马激起,可是吃亏吃的多了,被误解的情况多了之后,就会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原来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表达过呀,便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例如现在),其实这也是我无论在接咨询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听朋友倾诉时发现的最大的问题—————我相信我们当中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我们的成长环境,过去的经历,让我们觉得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件不好的甚至错误的事,怎么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呢,怎么能让其他人知道你的需要呢。然后,这种错误的根深蒂固的观念被我们活出来了,可我们从未想过要改变,甚至从未觉察到对这件事本身的认知就是有误的。
终于,“不用表达”“表达自己是错误的”的观念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让我产生了反思,所以我才开始考虑要不要表达自己。开始时,绝对是抗拒的,因为还是会本能的想“没用啊”“表达自己有用吗”“
TA根本不会听呀(因为有的人就是想通过指责教导被人获得自己的优越感/安全感)”
这时所有的理性和道理都站不住脚了,所以,才需要逼自己-----因为这时,很清楚不逼自己就不会去改变了。
举了个很长的例子来说明这件事,是因为不仅仅想说明“逼自己”的必要性,更想表达,逼自己,其实也是在真实的接纳了自己和真实的找到自己之后,才能做到的。
毕竟,“逼自己”这个技能也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
最后,往往逼自己会伴随着意外的收获和惊喜。逼了自己才能看见自己巨大的潜能-----举个简单的例子,高中时抱起吉他自己看着视频学,熬过了完全没有任何进展以及手指剧痛仍然让自己每天都弹着琴入睡的阶段后,神奇的会了吉他,也打开了我人生的另一扇门(人设也从高中的学霸到大学的弹吉他唱歌的女生哈哈哈也不知道这个巨大的转型是怎么来的),所以才开始演出,表演,比赛,常常遇见很纯粹的热爱音乐艺术的人------也能在3分钟内迅速建立一种其他人很难理解的感情。又比如说,对于上厕所这种事,我是比较介意环境的。我去到东北农村之前从来不觉得自己可以上那种需要保持平衡不掉进茅坑的厕所;在去到广西山区之前,也不觉得自己可以在半夜跑去外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解决这种事情。但是处在当时当地的环境中,条件只允许你这么做,大家也都很自然的这么去做,自己只能跟自己说就这么试试看吧,便发现其实也没什么,甚至也可以成为特别可爱的回忆。
讲了这么多,总结一下:
常常有选择性的,量力而为的,本着与自己和好的心,逼自己一把,其实是件好事。
因为苦难,负面情绪,挑战,困境,未知,不能选择的身体状况,不可预料的变化,不受控制的现实,不可改变的其他人,是人人都会遇到的(或者你迟早都会遇到的)。与其逃避现实,死扛硬撑,或者只是为了发泄情绪而发泄情绪,不如选择与它们愉快相伴,甚至互利共赢,认清自己,接纳自己,然后,尽己力,听神意,愉快的逼自己一下,至少没什么坏处。
至少,你愉快了嘛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