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些话很久了,却总是不知道如何开始。
此心拖泥带水,最是人生苦处。
此心拖泥带水,是人生最苦处。
电影《芳华》我看了三遍,人物里我最爱的是谁,当然是何小萍;最让我同情的是谁,是刘峰。
第一次去看,是一个人去看的,心怀情绪,更容易被电影煽动,总之是哭的很惨。
电影里林丁丁哭着说:“谁都可以,刘峰就是不行,谁让他是活雷锋呢。”然后刘峰被下放到伐木连,在那个早晨,只有何小萍一个人出来送她,他们没说话,握手,敬礼,刘峰走出去很远了,镜头把何小萍的身影从刘峰的一侧转到另一侧,回过头去,她的手还放在齐眉。这个是我第一次落泪——脑海里是马男的一句话“所有人都爱你,却没人喜欢你。”就真的可以第一时间感受到那种孤独。
刘峰走后,何小萍在文工团的日子里,只剩下失望、绝望,她装病逃避难得的A角机会,被通知调到野战医院“锻炼”也是一愣之后流露出了可能是嘲讽的笑容。
在野战医院她与刘峰,仅仅隔着一列火车,没能相见。
刘峰也被调到前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却还是坚持没有撤退,就如电影里所说的,他渴望牺牲,这样他的才会成为英雄,被人传颂,谱成曲,他心爱的人不得不吟唱。
与此同时,何小萍在医院里陪着垂危的病人,他问,你有对象吗?她回答,算是有吧。又说,死的人太多,肯定是就近埋了,我有三个姐姐,让她们每年轮着来看我就行,爸妈年老就别折腾,我其实十六岁,瞒着年龄当的兵...大概是说了这些,这时炸弹震落的屋顶落下,何小萍护住了这个小战士。然后她就成了英雄,再之后,她就疯了,原著小说里她疯时总是喃喃自语:“我只是个普通人,我只是个普通人...”
接着就是全影片的高潮了,疯了的何小萍在熟悉的文工团大院,在熟悉的音乐声中,在月光下独舞,那种癫狂状态下对命运的抗争,竟让人看出了《黑天鹅》和《霸王别姬》的意思,就是无论什么情景下,艺术似乎都是通往心灵自由的那条窄路,瞬间泪目。
文工团解散,刘峰回去只遇见了萧穗子,听说了她考上大学,刘峰独臂放下包,举起手要与萧穗子击掌,表情没有任何虚假,也可以说是没有表情,就是这样的,让我感受到刘峰身上的坚强。
影片的最后,火车小站刘峰和何小萍相偎在一起,到了这里就像是倾倒的水杯,水杯空空如也,只有桌面上的水在肆意流淌,也是在这一刻,你才发现水杯空了,你的泪水还在流,你的身体被掏空,实际上无力感却充斥着你的身体,你想坐在那里,只是想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
第二遍更主要的是听音乐,影片中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几乎是处处都有音乐,网易云音乐中有着歌单《冯小刚<芳华>电影原声(含片中经典曲目)》,几乎攘扩了全部曲目。当然的,最喜欢的还是韩红演绎的《绒花》,歌曲开头就是电影片尾火车小站最后的萧穗子旁白: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
第三遍主要是看舞蹈,更是在闲暇时观看了很多的关于电影舞蹈的视频,《草原女民兵》、《沂蒙颂》、《洗衣歌》,尤其最喜欢《沂蒙颂》,因为是何小萍月下独舞跳的。
影片中的战争场面是上个世纪末期的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这样一个敏感题材,近三十年没人敢拍,冯小刚不仅拍了;甚至还有长达六分钟的战争长镜头,对于野战医院及战争场景,尽可能的还原了现实——血淋淋的现实,那些飘零的鲜血与肢体,还有火烧人。
电影长镜头对于影片节奏有着强烈的代入感,一般场面都不敢运用这种手法,更何况是战争场面。它考验的是,演员与机器、演员与演员、演员与现场爆破等等众多的配合,一点失误就要全部重来。能记得的上一个有着长镜头的电影是《杀破狼2》中吴京在泰国监狱里的一场混乱打戏,但是后来发现是镜头在快速转动时剪接的。
冯导电影里启用新人,也是绝不吝啬镜头,很多的特写,冯导说唯一看来不是新人的黄轩,在他看来还没有被过度消费,就是这样一群年轻的人,才可以拿出来一年的时间集中培训,才能拿出来如此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这一部电影,才可以留在屏幕上的芳华是真的青春。
冯小刚说:“我们(冯小刚与严歌苓)今天回忆起来那是我们人生,最绚丽最辉煌的一段时间,就像我们电影里发生的这些事儿一样。...它其实很简单,你要愣说,它就是我们的青春。”
看了很多遍,也依然是次次落泪。
哪个人回望自己青春时是不带滤镜的,不是每个人都是文工团出身,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上战场的经历,但是哪个地方,哪个时代,少过人情世故和规则体制的交合,边缘人的悲剧一直在延续,归属感的缺失我们也依然在体验,这大概是我们为《芳华》落泪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