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信任》的第八章——策略概念:作为机会与制约的信任。三个番茄钟的时间。
这一章主要讲如何获得信任。
首先,卢曼就两个不同方面开始讨论信任的建立。在极端的情况下,有的人或者社会系统是通过保持原样、使所存在的固定不变就赢得了信任。这种情况的逻辑依据是,预先假定了一个不变的、既不危险也不复杂的环境。也就是说,保持不变来获得信任,它的前提是比较简单的社会系统。
第二个方面,在一个可变的复杂的社会系统中,能够经验到在其环境中具有的信任是一个要努力对付的问题,而且有能力对该问题进行处理的系统,是比较具有弹性,比较复杂,而且是比较持久的。于是,在这种环境中的信任需要反思性。正如卢曼所说,只有对自我表现反省能力的信任才能保证,在困难的、变化的条件下行为的适当持续性。
总的来说,所有信任的基础都是作为一种社会身份的个体自我表现,这种社会身份通过互动建立起来并与其环境相符合。我的理解就是,信任依靠自我表现来建立,自我表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该保持一致性。但是这种一致性不是说从头到尾都一个样,而且在原则上保持一致,形式上可以偶尔有区别。并且,谁要想赢得信任就必须参与社会生活,而且能够把他人的期待发展为他自己的自我表现。然而,这种表现绝不是一味地顺从,对角色的一味顺从与自我表现是背道而驰的。就比如哪怕是严格死板的老教授,有时候也会欣赏那些不落俗套、拥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在这个层面上,卢曼的结论是,这种信任策略的战术规则在于认识到功能等价的可能性且注意到其界限。
对于上面的我的理解,卢曼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想保持同一,他必须保持他已经表现出的自我。在一些特殊方面,没做分前后一致性的话,他能够重新解释过去的自我表现,从而使新的表现仿佛仍然是过去的结果。然而,这种重新阐释只是以另一种方式不变的和保持其完整性的自我中才是可行的。
其实这个对生活人际交往很有启示意义。要是我们想博得他人的信任,我们就要在自我表现上呈现出前后一致性。如果从一开始就通过欺骗的方式来赢得信任,那么他只能持续这种欺骗,让欺骗成为习惯,要不然信任将会在某个真实的表现中崩塌。所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开始就以真诚的方式对待他人,真实呈现自己,这样才有可能赢得他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