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的放弃、一次次的逃避、一次次幻想的破灭,怯懦的他最终把所有的勇气都用在寻找枪支上,那些不甘和痛苦,在最后只浓缩成了一句:您不该生我!
在观看《雷雨》这部戏剧时,人们常常被富有冲突性的剧情所吸引,为鲜活的人物而动容。自私的周朴园、执拗的繁漪、真诚的周冲、鲜活的四凤和孤独的周萍都最终走向悲剧。一般都用怯弱、挣扎等词语来形容周萍,但我认为用孤独来形容他更为贴切。周萍由原本的本真与善良,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是什么造成了他的悲剧呢?他的一生又有几层悲剧?我认为是家庭因素和自身性格导致了他的悲剧。
首先是家庭悲剧:周萍的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而他从小被送到了乡下,面对陌生的环境,没有家人的陪伴和亲情的滋养,导致他形成了无趣、怯懦、犹豫的性格特点。父亲的缺席导致他与父亲之间的隔阂,以及之后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正因如此,周萍对周朴园的感情是复杂的,是爱恨交织的,他一方面渴望父亲、另一方面又希望摆脱父亲的控制。周朴园则是典型的封建式的霸道的父亲,周萍作为周公馆的大少爷,他受过五四时期民主思想的洗礼,不满于父亲的专横,所以渴望自由与幸福的周萍与专制的父亲冲突越来越尖锐。从他的成长环境和心路历程来看,他始终是一个孤独的人,因为他尊敬拥护的父亲,始终不会让他自由,他也永远做不了真正的自己。
其次是爱情悲剧:爱情悲剧也是最终导致他选择自杀的最主要的原因。周萍的爱情,一直是灵与肉的挣扎。他对繁漪是有爱的,但我更倾向于这种爱是他童年缺失的母爱,对周朴园共同的“恨”使得他俩走到了一起,原本怯弱空虚的周萍得到了爱的抚慰,孤独寂寞的繁漪也找到了生活的希望。而伦理道德的压力和对父亲憎恨的减弱使得周萍在这段爱恋中却步。他对繁漪的煎熬和挣扎逐渐被四凤抚平,他被四凤鲜活的生命力所吸引,仿佛为沉沦的周萍找到了方向。他在面对四凤时,没有对父亲和弟弟的愧疚,他好像是在与繁漪的争执中找到了一个避风港。而在这段感情中,他的性格特点也显露出来;他选择离开时,四凤央求周萍带她走,但因为周萍的懦弱,周萍拒绝了四凤,而在之后知道四凤怀了他的孩子后,他下定决心带她走,可就在这时,繁漪戳破了这段错误的情感,而周萍也知道了他与四凤情感是一段不伦之恋,最终周萍选择了死亡。在这两段感情中,周萍始终不能自如,他一直处在内心的煎熬当中,他的苦楚无处诉说,他的内心始终孤独。
最后是命运悲剧:他是一个充满热情,拥有个性但又被封建家长压抑后扭曲变态的畸形儿,他与繁漪、四凤的爱情悲剧,实质其实是社会悲剧,他的痛苦是封建社会带给他的痛苦,他的悲剧也是封建社会的罪恶。他的悲剧,隐喻的是社会造成人物性格的破灭。他置身于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中,也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他有父亲,也有爱人,他爱父亲,他也爱四凤。可是最终,他好像只爱自己,他也只有自己。他既勇敢又怯弱、既自私又宽容、既孤独又丰富。孤独的他还是选择了死亡,而且是耻辱的死去,或者说是因为耻辱而选择了死去。那一刻,他前所未有的勇敢和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