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忍不住又刷了大秦帝国之裂变,可能是年纪大了阅历丰厚的缘故,此次再观,竟生出另一番领悟。
曾经沉迷的,是孝公商鞅的君臣之情——
栎阳初誓: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咸阳再盟:青山松柏,永为知音。
甚至令我一度觉得,孝商之情,胜于玄亮。但看得越深,想得越多,还是觉得,刘备和诸葛亮,当得起”千古至公“四个字,那是孝商不能比的。
想起当年看《大秦帝国》书,曾经为秦孝公死前为商鞅做的各种精心安排而深深感动。现在细想,却觉得,正是这种东西,不意间把商鞅逼到被车裂的绝路上了。
商鞅敢削他哥鼻子,敢杀秦国七百人,渭水赤色,当着众人的面儿替商鞅说话。这无疑给商鞅树立了好多的敌人。
死前,明知甘龙图谋不轨,却手软没杀,还当着太子的面儿,让众大臣都要保护商君,众大臣立刻说我们都跟着商君了,我要是太子我在旁边儿,我也得恨得牙痒痒。
遗诏中,还给商鞅留了一万精骑,不听兵符,只听商君调动,这简直是给想诬告商鞅的人一个大口实。
所以这样一看,害死商鞅的,实乃孝公也。
可以说,成也孝公,败也孝公。
相比之下,刘备做的,可比孝公要高明得多。当然,诸葛亮为人处世,境界人品,也比商鞅要高明得多。
说起玄亮,请无视罗贯中这个脑残亮迷的演义向,现谈谈《三国志》中明明白白记载的关于玄亮的史实吧。
首先,刘备并不是让诸葛亮集宠于一身,把他置于众矢之地。
而是给他创造机会让他立功,出使东吴建奇策,名正言顺,当上军师中郎将,不像商鞅,寸功未立就封为开府左庶长。
第二,给他地方,让他积累政治经验,锻炼独当一面的政治才能。督三郡,主要任务征钱粮,和荆州士人打交道,宰相之才,便是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得到锻炼。
第三,不专宠,但是能让别人全知道,诸葛亮在刘备心里的份量。进西川,说实在的,诸葛亮是第一的功劳么?真的不是吧?庞统和法正应该是吧?但是诸葛亮得的是一等赏赐。官职在这个时候升为军师将军,相当于总参谋长,并署理左将军府事。实际意义上的宰相。但是很巧妙,又安排董和并署府事,同时重用法正和益州官员。
第四,说到杀人,从来刘备自己当黑脸。杀刘封,杀彭恙,其实都是诸葛亮的事,但是刘备一膀子全挑了。可怜这帮傻缺临死还给诸葛亮写信,认为诸葛亮能救自己。
第五,称王不封相,不把诸葛亮搁置于风口浪尖儿。
第六,蹊跷的蜀汉人才凋落。刘备东征前后,是蜀汉人才凋落的最多的两年。关羽、张飞、黄忠、法正、等等重要人物,先后死去。不着边际的想想,这些人要是活着,都不利于刘备死后,诸葛亮专权。而他们死了,诸葛亮可以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才干。
所以我现在暗黑的觉得,有些人,是刘备有意干掉的。
刘备称帝前后,诸葛亮由军师将军一跃而为宰相,假节,然后又把张飞的车骑将军领了,权倾朝野,这是刘备在向庙堂宣布自己的接班人。
敢犯别扭的全死了,留下的,要么是诸葛亮赏识的,要么是老实听话的,比如赵云这种。
所以这样一想,刘备待孔明,比孝公待商君,要用心良苦得多。
至此,我认为千古君臣唯玄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