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复盘学习的第十三天,今天进入到了实际应用的部分,罗杰斯将自己的人本主义理论结合教育、人际交流、家庭生活和创造过程给出了丰富且深刻的意义。今天我们复盘的是第十三章:关于教和学的思考。(关于第十一、十二章,因为偏重于一些理论的推理验证过程,我没有太多感悟就不分享了)
今天的这一章是罗杰斯《个人形成论》里最短小的一章,但他所提到的观点却是最爆炸性的,就在现在我们听来依然非常的颠覆。他几乎否定了目前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他认为真正的教和学是对个人行为产生影响的才是有意义的,违背了这个原则,所谓的教和学就是徒劳的。
首先罗杰斯认为,他不会教他人如何教,因为从长远看,能教给别人的任何知识,似乎都是相对无关紧要的,因为这些知识本身对行为很少会有或者说根本缺乏有意义的影响。
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和大学,我们的老师最擅长的就是教我们学习知识,而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是因为我们要考试,而考试的目的是因为我们要上好的大学,上好的大学的目的是因为我们可能因此会得到一份好的工作,有一份好的收入,能够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当我从这个经历中走过来的时候,回头看看,我学到的知识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真正用到了多少?而在我们发展过程中起到核心推动作用的是我们学到的知识吗?好像除了数学的加减乘数,语文的拼音我到现在还比较熟练的应用以外,似乎那些知识依然只是知识躺在那里,而对我真正有影响的是我的思维模式,我的底层信念,我的自我成长意愿。因为这些是真正推动我行为发生改变的动力。回想我人生的几次重大选择,其背后能让自己产生行动的力量都是关乎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意愿。
2、教的结果是有害的,它似乎导致了个人对自己经验的不信任,并使有意义的学习遭到抑制。所以罗杰斯认为教的结果要么是不重要的,要么就是有害的。
这一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现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教出来的孩子,创造力被严重的抹杀,他们长期在灌输式的学习模式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缺少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更多时间只能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找寻自己的价值,因为现实世界的管制太多了,在学校受老师管,在家里受父母管,这种管的背后都是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我们都是为你好!而完全剥夺了孩子自己探索世界的权力。
罗杰斯大胆设想,应该直接取消教学,如果想要学习什么东西,人们自然会聚集一起。目前的社群学习似乎就是这样,一群共同兴趣的人在一起,大家学习的动力似乎比任何时候都强,没有所谓的老师教,自己还学的超级起劲,我隐约已经感受到了罗杰斯说的这种理想状态,但在孩子身上如何实现?这还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过程。之所以上船长的猎鹰号长大三年的亲子学习,其背后也基于这样的一种探索,看看通过我们引导一个积极关注的氛围,孩子是否能够形成自主学习,并成为他的兴趣。
3、学习是一个过程,是提出一个假设后,不断去验证的过程,没有一个结论是长期有效的。罗杰斯给出了两种学习方式:第一是放弃个人的自我防御,至少暂时的放弃自我防御,尽力去理解他人的切身经验对于那个人自己所显现的直接感受到的意义。第二个方式就是阐明自己的疑问,弄清楚自己的迷惑,进而更接近自己的经验确实含有的意义。(罗杰斯书中提到的经验,我个人理解为是一种身体的感受)
学习首先是要打开自己,我们经常说打开,但真正能做到的并不多,我们很多时候还是会有很多顾虑和犹豫,明明知道这个是我喜欢的且很重要的学习,但还是会有很多木马程序在阻挡着我们,也许是金钱,也许是患得患失,很多体验就会与我们擦肩而过。我现在越来越能体会到这一点,当我们的底层信念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很多行动都是无法产生的。船长是深深的看到这一点的人,因此她一直在坚持做训练营,训练营本身就不是普通的学习,而是制造一个能量场,让你自己去学习,她会通过打卡,推动你的行为发生改变,但这种改变还需要加上时间的维度,从底层信念的角度发生改变,这个行为才可能持久,所以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待在船上的原因。
罗杰斯还大胆的提出了几个建议:
1、取消考试,考试只能检测那种无意义的学习。
2、取消学分和分数,取消学位作为衡量胜任能力的尺度,因为这些都代表了事情的终点和结局,而学习者感兴趣的却是持续的学习过程。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然是过程,那么关注每个过程本身的意义远比关注结果要重要的多!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应该如何学习,那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或者好奇心,去学习那些能对自己行为产生影响并有意义的学习(能对我们行为产生影响的很多和我们的底层信念有关),我们不是谁的老师,我们也不需要谁来教,我们只需要跟着自己的经验走,它会带领我们前行的方向,朝着自己只能模糊界定的目标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