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 unlimited的时候,用0.1元的试用价格,下载了十几本书,自此以后就一直不敢打开kindle上的wifi功能,打算一口气把这些书都看完,才开始连线,想想真为自己的穷酸样着急。
看《罗生门》,看希区柯克,看《我是猫》,看得有点兴味索然,点开阿乙的这本书,倒是很快读完。
阿乙的写作风格,有点让我想起那个写惊悚小说的周东东,连这本书的名字,都跟曾经看过周东东的一本有点像:《我看见了我》。这本书里出现了很多疯子,他们的命运又让人想起余华,想起那本长微博八卦一般的《第七天》。当余华还没有堕落为《第七天》的作者时,《活着》让人看到了他对人的同情,里面有善意,有对生命的敬仰。而阿乙这本书里,没有那么多的美化,好像每一个场景都像十二线城市里某个巷子里暗藏的小宾馆,用力吸气,闻到的是一股夹渣着潮湿、霉味和突然袭来的屎臭那样的味道。
最后一篇《情人节的爆炸案》快看完时,我冲去洗了个澡,旁边是等着我看DeadPool的友人,我说,给我几分钟,还有10%,这本书就看完了。当开始用Kindle看书时,下面那个扰人而又催促的阅读进度,成为了衡量一本书厚薄的唯一标尺。我比预期更快点到最后一页时,发现这篇文章放到最后竟是有计划的。前面的几篇文章,人物众多,面相模糊,就算阿乙用一人一个开篇的方式写完,我还是记不住他们。而这一篇,看完以后我不仅记住了何大智,还有他用过的假身份证上的名字。何大智最后的命运是给自己逼的吗?好像是的,张老或许是个爆炸现场的专家(他刚出场的时候我确实以为这是个有怪癖爱YY的拾荒老头),但是他沉迷于拼拼图,忘记了欣赏图画传达的意境,所以他对“我”的推断不置可否。不过,作者也知道,就算“我”被张老否定了,读者还是上了他的贼船,开始去思考这个爆炸案后面的人性。
这个故事,还让我想起了《烈日灼心》,都用很吊诡(话说蒋勋很爱用这个词)的情节来揭发那些惊天大案背后所谓的真相——平淡的起因甚至都不配拿来拍成大片啊!生活本来就是平平淡淡的,虽说我们都幻想自己当主角,可当你成为焦点和关注时,又有种逼上梁山的感觉。这时候你已经发现,当主角并没有什么好玩的,平平淡淡傻乎乎地过下去,才是真正的大片主角该有的命运呢。
然而,我并没拍过大片,求问大片的主角,平淡是不是才是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