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你决定开始一场旅行?
是旅行目的地本身的景色、风土人情,还是旅行的方式、旅途中的体验?
你旅行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的答案也许五花八门——
“近来有些累了,想去个青山绿水的地方放松一下。”
“就是想去看看那些没有看过的风景,开阔我的眼界。”
“每天工作累的像头牛还得整天看老板的眼色,我只想逃离这座让我感觉窒息的城市!”
“我只想到一个没有TA的地方去疗伤……”
“日复一日没有灵魂的生活让我变得麻木,我想在路上重新需找心灵的方向……”
但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样:想让自己变得更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充实感。
大家为什么喜欢去旅行?因为身处不熟悉的旅途环境,让我们不得不脱去“理所当然”的外壳。
在旅途中,没有了家庭的羁绊,没有了利益之争,没有了社会诸多规则的制约,我们可以放松自己的心,可以不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每到一处,我们得去搭乘不熟悉的交通工具,躺在不习惯的客栈床上,吃着平时不会吃到的食物,和平时不会遇见的人交谈,甚至连映入眼帘的景色都不一样了,旅途带给我们的,只有愉悦、新奇和快乐,没有负担,所以我们感到幸福。
但事实上,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每一次旅行回家里,不但没有期待中的轻松感,反而有一种乏力感和失落感,这种疲惫不是体力上的消耗,而是一种心理上的茫然。
在旅途中,我们心中往往会涌出很多“豪情壮志”,未来仿佛如此简单,感觉只要努力,就会有奇迹发生,就会有崭新的生活。可是回来后却发现,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生活还是原来的生活,我们还是得面对那些我们不想面对的事情,还是得继续过我们不喜欢的日子。
于是我们更加不想做事,不想上班,甚至自己平时最喜欢的活动都不想参加了。旅行没有带给我们期待中的心灵洗涤和释放,而是让我们在回归现实生活的时候感觉更加失望,更加茫然。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仅仅把旅行当做了一种暂时从现实世界“抽离”的手段,却没有在这段时间里好好反思自己,没能正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只是将自己置身异地,却没有反思的旅程,顶多只能说是在“搬运身体”罢了。
只有让你的心灵跟上你的双脚,让你的灵魂和你的眼睛一起去旅行,旅行才会帮助你去重新去认识一些生活的本质:原来某些东西并不像我们在原来生活的地方一样被视为理所当然,原来,生活有感觉、有温度,而且充满意义!
比“搬运身体”的外在旅行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内在之旅”。
所谓内在之旅,就是从背对式的“逃离”,转为勇敢直面自己的人生。这样的“内在旅行”,除了发生在旅途上,也可以发生在你每天的生活里。
除了每天捧着手机玩玩游戏、刷刷微博微信、看看八卦新闻、网络剧、段子文和搞笑视频,也读几本真正的书;除了鸡汤文、成功学和营销术,也读一读诗歌和哲学,甚至是科普读物。
读一读《哲学的故事》,你可以学会用更智慧的眼光来审视世界和认识我们自己;读一读雪莱和泰戈尔,你会发现“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读一读《果壳中的宇宙》,浩瀚的宇宙和无边的想象会让你感觉自身的渺小,我们身上的那点“压力”、“伤痛”根本就微不足道!只有我们的心灵充实起来了,旅行才会成为生活的点睛之笔,而不是逃避的手段。
保留你独立思考的能力,别那么容易被网络和他人所左右。
过去我们的人生导师是苏格拉底,现在的人生导师是某个官微帐号。别让那些鸡汤文貌似美好的句子撬开你空无一物的脑袋,然后像钉螺一样在里面产卵,然后复制、再复制……让每个人都活成一张盗版碟。
要明白路在自己脚下,不在别人的期待里。不是不听别人的意见,而是要了解,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能负责。
适当学会“低配生活”。在这个充满选择和欲望不断扩张的世界里,做到适可而止,学会辨别与放弃。
生活中我们的许多压力、疲惫、浮躁和空虚感,其实往往来自于对物质和欲望的追逐。如果我们能懂得选择和放弃,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虚荣心,我们也许就会活的从容许多,我们的心灵也就不用再依赖逃离现实的旅行去搭救了。
然而再好的旅行也无法促成任何改变发生,它不过是“改变的起点”!
我们可以通过“外在旅行”从习惯的环境和思维中抽离,透过内在心灵之旅开始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整理,但是真正促成改变的是“行动”,是在旅行后,具体将旅行期间的反思化为具体生活的行动。
旅行之后,然后呢?
作者介绍:
魔小喵,和你分享有温度的旅行故事和生活感悟。
微博:@魔小喵旅行记
魔旅行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浏览更多魔旅行的文章,请关注“魔旅行”同名微信公众号、头条号,“魔小喵旅行记"同名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