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去深圳办事外加大采购,完事儿转悠到电影院,正巧还有十五分钟有个片子要放,《黄金时代》,海报是稍旧时代的感觉,估摸着应该是有点回忆的又带点哲理味儿的电影,便买了票(我会说其实是因为姨妈突然到访,太累走不动想找地儿坐坐休息下么)。
之前只是听说过作家萧红,不过没太关注,当然更不清楚她的生平和作品。看电影的时候有点感触,那就记录一下,免得忘了
1.里面的每个人(作家)在自己身处的年代处境各不同并且又显得渺小卑微,特别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仍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并随时记录下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及想法,留给作后代精神资源和学术借鉴及研究。我们眼中的作家很伟大,作品很有味道,为什么?
因为在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相似的喜悦,悲伤,纠结,彷徨和最终的平静和泰然(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就是找到了共鸣,这是前辈们对生活的反馈,这些都源于热爱观察、思考和记录的好习惯。
是这些个好习惯铸造了他们的成就呢,还是因为他们是作家所以有这个习惯呢?不知道
也许我们对前辈们的景仰就如同当时萧红萧军仰慕鲁迅,所以不要把心放在太遥远的地方,有了方向走好现在的路就好。
2. 萧红在经历了私奔,被歧视,同居又遭遗弃,遭软禁,与萧军相识,偷跑,和萧军最初在风雨中依偎前行,和他辗转地方和不同的作家朋友交流,遭遇感情上的第一次威胁,到后来独自去日本,回国后面对感情大分歧,到后来分手,带子结婚,逃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这么多经历,有欢有喜,有苦有泪。一生中要上演的剧目太多太多,切不可以当时的处境或境遇来给人生下定调,因为未来还会有无数的可能,好的或坏的,想要怎么样的来,只有靠自己来掌握,现在是逆境,就反省归纳努力进步,若是顺境就要加倍进步加倍珍惜 。
一生中,人的奋斗目标不是到达某个顺境或逆境,真正的目标是去体验各种经历,在无数的泪水和笑声中历练出一种面对未知未来的勇气和自信,敢于面对和接受当下,坏的哭一哭忍一忍加把劲就过去了,好的就爱护珍惜。苦乐都只是当下的感受,要哭便哭,要笑便笑,哭笑完之后,又有谁知道明天天气会怎样。
电影里萧红的角色有点太沉浸于生活,过于用力的经历每个阶段,稍微有点悲观,虽然确实不幸生活在那封建战乱的年代,但却不像丁玲那样能拿的起放的下,不够潇洒(不过后来回来了看网上有人评论说作者和导演曲解了萧红,过两天去图书馆瞅瞅萧红的书,自己来感受一下,所以萧红粉勿喷,要打就打导演,么么哒)。
不过这就是世间,她是一名这样的作家,她有这样的经历和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性格和这样的人生观,丰富了这世界,也给了后世无数的灵感和启发,影响后人和她同时代的前辈们,让他们能参与其中然后继续过好自己的人生,正如萧军,端木和其他的作家朋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