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夏【甘肃行— 穿越河西走廊】研学行
还记得今年的二月份,刚刚过完年,我和侯老师一起讨论今年的研学计划。我说,还是想去甘肃,去河西走廊,去敦煌,这是疫情开始之前就有的夙愿,一直念念不忘。侯老师说:“你认真的是吗?如果是,那我就开始做计划了。”彼时,我们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兴奋的光,就这样,我们坚定了信念,今年,一定要去河西走廊。于是,从二月份开始,规划路线、联系地接、做各种方案和细节讨论、说明会,一直到研学内容的确定,手册和手账内容的反复推敲,还有抢火车票等一系列惊险刺激的操作,在这个八月,这趟策划已久的旅行终于成行。
出行时间安排在了八月中下旬,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很正确。一是有效避开了巨大的人流,二是位于沙漠地区的敦煌,这个时候气候更适宜。第一站,我们要坐大半天的高铁到兰州。一路上孩子们欢声笑语,窗外美景如画,伴随着我们雀跃的心情。
晚上八点,顺利抵达兰州,迎接我们的是负责地接的林子叔叔,在大巴车上,林子叔叔为我们介绍了兰州的概况。这是一座与黄河相伴的城市,城市常住人口不多,疫情结束后,只有两百多万,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通过林子叔叔的介绍,我们还第一次知道了兰州是没有兰州拉面的,在兰州,都是正宗的兰州牛肉面。吃完晚饭后匆匆睡下,第二天就要开始我们的行程啦!
DAY1 武威天梯山石窟——武威博物馆
这一趟河西走廊研学之旅,我们为它的定义首先是石窟寺研学之路。所以第一站我们将前往位于武威的天梯山石窟,它被称为石窟寺的鼻祖。在途中,林子叔叔说可以带孩子们绕一下,去看看乌鞘岭,那可是张骞出使西域和玄奘西行的起点,我们都兴奋极了。当巍峨的祁连山第一次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内心还是忍不住激荡起来。青海长云暗雪山,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是有一些诗意的吧。
林子叔叔介绍说,这里是天祝藏族自治县,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有着独特的气候环境。远处的马牙雪山山顶清晰可见,2015年以前,这里终年积雪,后来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如今夏天已经很少能看见雪了。但是下车之后的稍作停留,已经让我们领略了这里独有的寒冷,八月的天气,厚冲锋衣都不够保暖啊。
可惜兜兜转转,因为限高,我们也没能到达乌鞘岭,没关系,旅途总有遗憾,但远处的天梯山正在召唤我们,我们来啦!
天梯山石窟面对着一座巨大的水库,天气晴朗,青色的水面映衬着周围土黄色的山丘,显出一种别样的美。沿着水库前进,天梯山石窟缓缓向我们露出真容,而此时,我们还不知道即将面对怎样的震撼。
拾级而上,转角,一尊巨大的佛像就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整个大佛身长28米多,若你想与他对视,需站在高高的廊桥之上。从上往下看,不禁眩晕,有几个恐高的孩子已经站不起来了,我的腿也有些发软,不敢太靠近栏杆。
与人对比,更能看出他的宏伟。真的难以想象,古人是如何在这样的砂岩壁上开凿出如此巨大,如此精美的石窟的,这需要精湛的技艺,巨大的耐力,当然最重要的我想还是信仰的支撑力量,这些都让我们这些现代人自愧不如。而站在他的脚边,我确也感受到了那股臣服的力量。
离开天梯山石窟,带给我们的震撼却久久不能退却。吃过午饭,我们又来到武威博物馆,武威的名字,来自于汉武帝“扬我国威”的美好愿景,作为河西四郡之一,这里历史悠久,博物馆自然是不能错过的。
武威是天马的故乡,著名的文物“马踏飞燕”就出土于武威的雷台汉墓。博物馆里藏品众多,孩子们看得也很认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这里特别多的木质文物。木马、木俑。走了很多全国的博物馆,但木质文物并不算多,人俑大多是陶制的,这大约和西北干燥的地理条件有关,更有利于木质文物的保存,侯老师说“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说的就是木质文物的保存条件。
从武威博物馆出来,已经是下午了,今天还要赶往张掖,几小时的车程。这次在西北,孩子们真切体会到了“大西北”这个名词,西北真的好大啊!以至于大巴车都成了很好的睡房,上车就可以酣眠很久,温馨提示,来西北玩,一个舒服的U型枕必不可少哦!途中休息,林子叔叔还请我们吃了甜掉牙的兰州哈密瓜,据说一次吃不能超过三块,否则第二天嗓子会很疼,因为太甜啦!
DAY2 张掖大佛寺—张掖博物馆—七彩丹霞—嘉峪关
今天是行程最紧张的一天,要去好几个地方,还要晚上赶到酒泉,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来到张掖大佛寺门口,居然还没开门,没关系,侯老师即兴带我们打一段太极拳吧!
张掖的大佛寺的建筑是悦读家博物研学进行古建研学以来,看到的第一座西夏建筑,也算是为我们的古建之旅又增添了一笔。作为西夏的皇家寺院,它的主体建筑大殿非常宏伟,规格很高。我隐约中总觉得它跟今年清明节假期去看的北岳庙元代大殿有些像,难道这是独属于少数民族的一种建筑气象吗?
殿内的大佛被称为全亚洲最大的卧佛,身长足足有34.5米,近距离观看非常震撼。这趟来西北,印象最深的就是大佛。无论是天梯山石窟大佛还是大佛寺的这尊卧佛,亦或是即将去往敦煌看到的九层楼大佛,都让人感受到了身为人的渺小,在佛法面前,唯有臣服。
正在我看的津津有味的当口,突然有娃流鼻血了,那鼻血还流的分外汹涌,我们慌手慌脚的给他处理,西北的天太干燥了,非常容易流鼻血,如果你来这里,建议一定要带一瓶能湿润鼻腔的生理盐水,据说把红霉素软膏涂抹到鼻子里也很有效。
离开大佛寺,紧接着马不停蹄来到了张掖博物馆,其实不远,就在马路对面。石窟复制品。张掖博物馆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金塔寺的石窟复制品,这肉肉的高肉身飞天,才是正常美的代表,治愈了我的身材焦虑,哈哈。
今天的行程非常紧张,在张掖博物馆只是做了短暂的停留,我们就开始奔赴今天非常重要的下一个目的地——七彩丹霞。去七彩丹霞之前,在网上刷了很多视频,好多都是吐槽这里并没有图片上那么美,只是修图的结果,心里也暗暗有些担心。当大巴车到达景区门口的时候,看着灰突突、黄乎乎的山,甚至有些失望。景区有自己的摆渡车,共分为四站,每一站坐上车,到站后自己游玩即可。顶着骄阳烈日,开始了今天的爬山之旅。温馨提示,来西北一定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帽子也要买能护住脖颈的,不然晒掉皮可不是闹着玩的。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景色越来越壮美,浓烈的丹霞地貌深深地震撼了我们。你根本不用怀疑造物主的神奇能力,那一刻我们眼睛里的光和大地的色彩互相映衬着,站在围栏边,久久凝视,不愿意离开,想把它们装进眼睛里,刻进脑海中。
林子叔叔说,丹霞景区一共四站,最美的是第一站和第四站,如果时间紧张,去这两个点就可以了。后来我总结为什么大家对丹霞的评价如此不一,观看七彩丹霞的美景,碰到一个好天气很重要。晴空万里肯定会比阴天好很多,据说丹霞最美的时候是一场暴雨过后,或者是雪化的时节,这种机会那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
依依不舍地离开丹霞,景区门口吃过了午饭,大巴车又行驶在了公路上。两边的植被越来越少,荒漠越来越多,已经是苍茫的戈壁景象了。恍恍惚惚间,一觉醒来,来到了今天的最后一站,位于酒泉的嘉峪关。
嘉峪关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从下往上看去,巍峨豪迈,正气十足。像极了一位威武雄壮的大将军,凛然站在那里,气宇轩昂。有这样一座雄关镇守着边陲,那安全感一定是十足的。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贬官来到嘉峪关,站在巍峨的城垛口,遥望着远处的新疆,不知道心中暗暗下了怎样的决心。这才有后来和左宗棠历史性地会面,也有了左公抬棺,收复新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乏这样的英雄,这也是这个民族历经数千年仍然充满生机的关键。
Day3长城第一墩—榆林窟—敦煌夜市
旅途进入第三天,长途跋涉,孩子们多多少少已经有些疲劳。今天的景点不多,主要的时间花费在了路上,正好在大巴车上可以补补觉。这次的河西走廊穿越之旅,要特别感谢我们亲爱的地接导游林子叔叔,没有他的精心安排,就没有我们的顺利圆满,每一个时间衔接的都刚刚好,张弛有度。
早晨八点,天光才刚刚大亮,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城第一墩,这里是万里长城的第一座烽火台,此时几乎没什么游客,缓缓走在戈壁之中,更能感受到那种荒凉和孤寂,旅行游玩的我们尚且如此,试想戍边的将士,不知道在这里洒下过多少思乡的热泪。行至讨赖河边,河谷两边高50米天然的崖壁,犹如一条天然的屏障,阻挡着外敌。孩子们却因为河上方的一座铁索木板桥而欢呼雀跃。他们来来回回的奔跑着,丝毫不顾及观看的我们心惊肉跳的神经线。
离开长城第一墩,就要赶往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榆林窟了。还没看见洞窟,就先看到了缓缓流淌的榆林河水。黄土板结一般的洞窟崖壁静静矗立在榆林河的岸边,黄土的洞窟、黄土的房子、黄土的塔,在两边的绿树映衬之下,显得淳朴又很肃穆。一来到榆林窟,就想起了之前看过的《敦煌大历史》中守护象牙佛的故事,想到这颗几代人用鲜血甚至生命守护的佛窟明珠,不免有些激动。
一般游客买普通门票,可以由工作人员讲解带领,组成25人一组的队伍参观5个普窟。每个窟大概停留8—10分钟,主要是讲解一些应该关注的点。我们在榆林窟特别购买了两个特窟票。除去参观普窟外,又有专门的讲解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榆林窟的特3窟和特25窟。特窟的讲解就详尽很多了,每个窟大约20分钟以上,坐在洞窟的地板上,随着手电筒的光亮,认真地看着这些唐代的壁画,仿佛也能穿越到那时,与古人对话了。
温馨提示,洞窟内一律不允许拍照摄像,也尽量不要喝水,以免损伤壁画。这样的严格要求中,透露出的庄重肃穆,也算是给孩子们上了宝贵的一课,对于我们的文化瑰宝,应该爱护、敬重、珍惜。
离开榆林窟,驱车将近3个小时,终于抵达敦煌啦!敦煌真的是一个心心念念,魂牵梦萦的名字啊!一下车,就感受到了这座沙漠中的城市的热情。都傍晚七点多了,天还是很亮,温度依然很高。回酒店稍作休息,晚上我们首先要去逛逛敦煌有名的沙洲夜市。晚上的敦煌夜市简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本来预留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根本不够,各种货品让人眼花缭乱。杏皮水喝了,酸溜溜蛮好喝的。最具性价比的冰箱贴太漂亮了,忍不住买了一堆,回来送朋友。还有红柳烤肉、烤鱼……看着都流口水,那么多好吃的,怎么舍得走呢?
Day4莫高窟—敦煌博物馆—鸣沙山月牙泉—星空演唱会—烤全羊
第四天所有的安排,都放在重头戏敦煌身上了。原本以为今天不用赶路,可以晚一点起,可是没想过林子叔叔说,依然要早一点,因为我们预约了8:15的门票。顺便说一下,敦煌的普通票是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的,而且一天中约在什么时段是不一定的。如果不提前预约门票,千里迢迢来到敦煌,可能只能排很长的队去买应急票,差别还是很大的。事实上,就算是普通门票,林子叔叔和小兰老师也是先我们将近一个小时出发去排队,才保证我们能在8:15顺利进场,如果错过了预约的点,就不能进了。
进入莫高窟景区,并没有安排直接去看窟,而是先看了两个电影。一个电影是讲述莫高窟修建的缘起和历史。一个是大的球幕电影,立体化观看洞窟内的场景,球幕电影特别的震撼,带给人巨大的冲击感,很值得体验。随后坐景区的摆渡车,又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来到了洞窟前。莫高窟的普通门票可以看八个普窟,而应急门票只能看四个。洞窟内很壮观,想起曾经看到的书中的一句话,每一个窟,都寄存着窟主人朴素而殷切的理想,就像一个个解忧杂货铺,可以让你进入其中,远离尘世纷扰,为心灵找到一方栖息之地。
敦煌标志性的九层楼,绝对是人流最密集的地方。我们去时温度32度左右,在人群中排队十几分钟,就已经是满身透汗,真的难以想象,8月初时39度的高温下,数倍人排队的场景,绝对的酸爽刺激。九层楼中的大佛高35米,真的很壮观,但是随着人流,我也只是在它的脚丫子前停留了五秒钟而已。
随后,又参观了敦煌博物馆,里面的复制洞窟非常棒,值得逐个仔细观看,可惜人太多了,去哪里都是匆匆忙忙,没来得及细细品味。敦煌的后劲太大了,随后的路上我就下单了两本书,回家后再一点一点细细品味吧。
中午回酒店稍事休息,林子叔叔说看天气怕是下午有沙尘,这让我们也有了些许的担心,如果鸣沙山刮起了沙尘暴,那所有的计划都有些乱了。下午三点,我们先来到了敦煌博物馆,甘肃的博物馆中,最有意思的是画像砖。他就像是一本本几千年前的连环画,为我们揭秘着古人的生活场景,生动而丰富。
今天的晚饭喜提了烤全羊,真的是太太太香了!吃了一肚子肉,感觉满足极了,幸好晚上又去鸣沙山运动了一大通,不然还真是怕会消化不良。
吃完了烤全羊,鸣沙山天气神奇地好了起来,接着开始今晚的重头戏——鸣沙山啦!虽然来之前提前在网上做了很多攻略,但是真的来到了鸣沙山,还是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体力的挑战。鸣沙山景区特别大,进了大门之后,需要走很久才能走到山脚下(还没到山脚下,我已经觉得累爆了,哈哈)。景区门口有租用鞋套的,但是质量很一般,往往还没走到山脚下就烂了,也可以自备鞋套,不过可要做好思想准备,穿着鞋套走路真的挺累的。事实上,8月底去鸣沙山,晚上已经不太热了,穿一双洞洞鞋或者是运动凉鞋最好,爬沙山也可以脱了鞋,直接光脚上。
孩子们真的太厉害了,一眨眼之间就爬了上去,只剩下我们这些残兵败将,走后面一步三歇。沙山和普通的山完全不同,踩一脚滑一下,努力上一步,霎时间退三步,只好大口喘着粗气,不停地给自己打气。最终,大家都上去了,只有我实在上不去,停在了半路上,哎,没关系,生活让你在这里跌倒了,那就索性在这儿躺一会儿吧。我索性把书包往脑后一放,躺了下来。
可惜没能在鸣沙山的山顶俯瞰月牙泉,也没能看到鸣沙山的落日。但是在徐徐微风下,躺在沙漠中和着万人演唱会的音乐轻摆,也真的是此生难忘的体验。随后散场时,大家都从沙山上狂奔下来,摧枯拉朽,仿佛做了一场华丽的梦,刚刚醒来。
Day5 驼铃声声—阳关—西千佛洞
昨天没能骑成骆驼,因为排队的人实在是太太太多了!今天一早,五点多起床,天还没亮,我们就赶到了鸣沙山骑骆驼的场地。之前去草原,骑过几次马,还从没有骑过骆驼,真的坐在骆驼身上,感觉它真得很高大,但是在两边驼峰中安坐,倒也很稳当。只是在沙山上走的时候,骆驼也不禁深一脚浅一脚,让坐在背上的我心跟着一颤一颤的,手心冒汗。
骑罢骆驼,吃完早饭,我们就要出发去往阳关了。“劝君更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这个地方曾经无数次出现在那些经典的诗句中,而我们也曾经对这里进行过无数次的想象。等你真的站在这里,也就明白了什么是大漠苍烟,前路漫漫,古人在这里,与友人话别,一定也带着些许后会未必有期的苍凉之感吧。
车开出敦煌,已经完全进入了沙漠环境中,遍布黄沙,偶尔有几棵骆驼草,稀稀拉拉,昭示着这片土地上生命的痕迹。靠在车窗边的我,脑海中一直想象着那些曾经踏足这里的足迹,那些行脚僧和骆驼队,试想当他们走出这片荒漠,第一次到达敦煌这座城镇时,该是怎样的激动。
出阳关半小时车程,就到达了今天的最后一个目的地——西千佛洞。西千佛洞也是敦煌石窟序列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开凿的时间比莫高窟还要早一些,走在洞窟前的大路上,一边是绿树成荫,一边是黄沙石的陡峭岩壁,旁边的党河水缓缓流淌着。
洞窟破坏的远比想象的严重,窟壁上随处可见各个时代的人留下的题记、打油诗和到此一游的痕迹。完整的洞窟也并不是太多,但是壁画却很珍贵,值得细细品味。
Day6 甘肃博物馆—牛肉面博物馆—中山桥—水车博物馆—黄河边
坐了一夜的火车,终于在早晨到达了兰州。兰州的第一站安排的是甘肃博物馆。来到甘博,发现排的队好长啊,这几年大家对于博物馆的热情明显增加了很多,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吧。展厅里文物很多,但是人更多,尤其是网红文物“马踏飞燕”的展柜前,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大家见到偶像,都很激动,但是说实话,在如此多的人流中参观博物馆,体验感真的不太好,如果有机会,能细细品,慢慢转就更好了。回头再看图片,小马真的好欢脱啊,感觉很快乐!
从博物馆出来,已经过了中午,孩子们已然饥肠辘辘,对着门口的狼牙小土豆的摊位都垂涎三尺。接下来,好吃的必须安排!驱车来到了林和宫牛肉面博物馆。牛肉面汤清味美,还配套两大片厚厚的牛肉,满口的浓香,真的很地道!吃罢饭,还一起参与体验了兰州牛肉面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的操作,自己一动手,真的有点难。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看似简单,其实都是日积月累反复练习的结果,致敬。
今天是研学旅途的最后一天,要依依不舍地告别兰州了。和这座与黄河相伴而生的城市的最后一次约会,自然要送给伟大的黄河。饭罢,步行来到了兰州著名的中山桥,看到滚滚的黄河水翻滚流淌,河上的羊皮筏子随着河水起起伏伏,这条书本中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从此有了具象的画面。
自由自在地在河岸边打水漂,随手捡几块黄河石带回家,亲手触摸着浑黄的河水,孩子们也在岸边撒开了欢。沿河岸还有水车博物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兰州人,用他们的聪明智慧,打造着自己美丽的生活。
至此,美妙而难忘的甘肃穿越河西走廊之旅,正式落下帷幕。这次出行,充分体验到了大西北的幅员辽阔,大漠苍茫,各种地理环境竞相交错,出发前和孩子们一起共读《敦煌大历史》,旅途中,书中的地点与场景,一点点出现在眼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发现的眼睛看世界,期待下次的出发。在这里再次致敬亲爱的林子老师,是你的付出,让我们的旅途如此完美,看得出,你对孩子们的爱,爱出者爱返,愿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