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偷斧,是《吕氏春秋》里的故事。
故事说,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认为,这斧子铁定是被邻居家的儿子,偷走了。
于是他就偷偷观察邻居家儿子。看那孩子走路,这明显是偷了我的斧子,没偷我的斧子,怎么走路姿式鬼鬼祟祟?
再看邻家儿子的表情,你看你看,这表情,做贼心虚呀,明显就是偷了我的斧子。没偷斧子,他怎么会心虚成这样?
再观察邻家儿子的说话,你听你听,他的声音虚弱紧张,明显是干了亏心事儿,偷了我家斧子。没偷我家斧子,他怎么会紧张成这样?
邻居家孩子,行踪诡异,贼眉鼠眼,言谈举止,坐卧走行,处处都不正常。这斧子,就是他偷的。
先拿下他……等等,我家的谷堆里,好象有个什么东西。
咦,我家被偷的斧子,怎么会在谷堆里……想起来了,是我自己放在这儿,给忘了。
这时候再观察邻居家的儿子,看他的言行举止,好象……还算正常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的认知有了障碍,先入为主,就会扭曲现实。
瑞典心理学家彼得·约翰松,玩过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者坐在桌前,面对大屏幕。屏幕上快速闪过每组两张的人物图像,请实验者说出:每组两个人中,他们更喜欢哪个。
然后,把实验者喜欢的图片推近放大,过程中制造点混乱,引开实验者的注意力——实际推送放大的,是另外一张。
然后,请实验者解释:为什么喜欢这一张。
说过了,这张其实并不是实验者喜欢的——可是,几乎每个实验者,都振振有词的瞎解释一番,而且理由相当的充足,相当的有说服力。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第一,犯错的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第二,犯错的人,会异常的坚信自己的正确。
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他的小说《基地》中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丑陋无比的“骡”掌握了操控人心的能力,他能像调控一个有刻度的表盘那样,精准地去诱导出别人的各种情绪情感,因此征服了宇宙。
但他一直不忍心将他的这个本领,用在他心爱的女人身上。
那个女人,是唯一一个见到他的丑陋,仍然关爱他的人。
那些能以本心行走在红尘中的人,都是非常可贵的人。
不过也想说,我们需要完整地看到,权力规则和珍惜规则。我们可以使用权力规则保护自己和所爱的人,也可以使用权力规则去构建一个事业。
但同时,我们要知道,只有珍惜规则,才能构建爱,才能让你碰触到你的本真,和人性的本真,乃至世界的本真。
与人为善,做一个真诚信用的人。相信这个世界,是真诚的。
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每一个真实的瑞,都曾经是你幻想的未来。
手心向上,接住属于自己的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