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便签
你想养成什么习惯?可以通过行为的改变达成预期的习惯。我们通过改变结果、改变过程、改变身份就能做到行为的改变。最终,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什么?过程意味你做什么?身份意味你信仰什么?
而行为带来的最深入的改变层次是身份。
How
关键要素: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1.明确身份: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列出这个身份的所有行为,挑出自己有能力、愿意做的事,开始行动
2.记录结果:记录好、坏的结果,分析结果与身份的差异,调整自己的行动。
A1便签:
去年在创业阶段,要打造优秀的思维导图讲师,95%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早上4:30早起刻意练习,白天忙课程开发和赛事教练,晚上3个小时看书自我提升。生活出现严重的不平衡,亲子关系破裂,孩子成绩从前10滑到30名外。夫妻关系也因孩子成绩出现很大的鸿沟,导致冷爆力。
反思:
如果当时我用身份习惯的方式,列出这个身份所需要的所有行为,结合自己为人母的另一个身份,挑选出自己有能力和愿意的事情来做。而不是超负荷的透支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上,导致人生出现严重不平衡。在平时教学工作繁重的情况下,不应该在运营一个工作室,缺人、缺时间、缺运营经验,发展情况不好,不可控身份是一个经营者而非优秀导图讲师,应该放弃。对于个人能力IP打造,可以利用早起的时间完成思维能力的提升、授课及课程开发能力的刻意练习,晚上回家以陪伴孩子成长为主,学习力的提升+作业陪伴+亲子游戏互动+好书章节分享。呈现的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A2便签:
我要养成的习惯,合理规划人生的平衡度
身份:工作生活平衡的思维导图职业讲师
讲师角色行为(能力范围+愿意)
1.专业的知识底蕴,活用导图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活动
2.好的板书+纯正的普通话
3.优化课程开发模板,减少返工次数
4.反思基础班、精进班、精英班的课程系统阶段性反馈。
5.取消周末班,专注集训班课程
6.辅助线下教学的线上课程研发
妈妈角色行为
1.准备温暖的早餐、晚饭
2.孩子学习:指定有效的学习目标及周计划,建立信任机制,对孩子的成长过程给予多次肯定,陪伴要真诚
3.亲子关系建立:转化角色,立足好妈妈身份。陪孩子做手工及搭建积木游戏,绝不想工作事项。
4.疫情结束后,每周带孩子出去踏青一次,绝不想工作事项。
过程:
结果:
只要有行动的改变,每周一次生活平衡轮复盘,及时调整状态
学霸题(可选,非必要)
结合W1D1的ABC模型,以及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你觉得在记录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在习惯养成的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前提条件-身份的确定,在过程中关注具体行动的具化、显性、可控等,结果离预期就不会偏差太大。ABC模型是大纲,基于结果/身体的习惯是具象细节呈现。
2、拆页:基于身份的习惯(P020~P021)2.1 R原文我们犯的第一个错误,是选错了我们试图改变的事情。为了更好地理解我的意思,你可以考虑把变化发生的进程分为三层,就像洋葱一样。
第一层是改变你的结果。这个层次事关改变你的结果:减肥、出版书籍、赢得冠军。你设定的大多数目标都与这个层次的变化相关。
第二层是改变你的过程。这一层次涉及改变你的习惯和体系:定时去健身房锻炼、定期整理你的办公桌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按时练习冥想。你养成的大多数习惯都与这一层次有关。
第三也是最深入的层次是改变你的身份。这个层次是有关改变你的信仰:你的世界观、你的自我形象,以及你对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断。你持有的大多数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当谈到涉及培养持久习惯,以及创设改进1%的体系时,问题不在于这层比那层“更好”或“更差”。所有层级的变化都各有用处。关键问题是改变的方向。
许多人开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上。这会导致我们养成基于最终结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于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想象一下两个人拒绝吸引的情形。当有人让烟时,甲说:“不用了,谢谢。我正在戒烟。”这听起来像一个合理的回应,但它暗含的意思是,这个人仍然相信自己是吸烟者,只是正努力让自己有所不同。他们希望只要自己心存同样的信念,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生转变。
乙则一口回绝:“不,谢谢。我不抽烟了。”这个回应稍有不同,但它表明了这个人身份的转变。吸烟只是他们过去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他们现在的生活。他们不再自认为是烟民。
大多数人在着手自我提高时甚至不考虑改变身份。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我想变瘦(结果),如果我坚持这种饮食习惯,我就会变瘦(过程)。”他们设定目标并决定他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根本不考虑激励他们行动的信念。他们从不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也不知道他们的旧身份会破坏新的变革计划。